作家专访
- 岳雯:有活力的京味文学是包容的11月3日
- 百世经纶谈创作:每一个主角都是内心的折射11月2日
- 网络作家吉祥夜:文学创作最重要是坚持11月2日
- 杨庆祥:京味文学的根本是文化寻根10月27日
- 黑丫:写诗30年,从未想放弃10月27日
- 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要和孩子共读一本书10月27日
- 曹文轩:儿童阅读需要引导10月27日
- 赵勇:京味文学是挖掘文学内在的气质10月27日
-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文学要有体恤式的人性之味10月27日
- 胡殷红:叶广芩透着北京姑奶奶的“范儿” 10月27日
- 张柠:多样书写记录北京城市灵魂10月27日
- 李云雷:手机阅读带来新的契机10月27日
- 李林荣:京味文学是北京文学地标10月27日
- 隋丽君谈京味文学精髓: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10月26日
- 大冰:愿你我既可以朝九晚五,也能够浪迹天涯10月26日
- 千龙网专访著名演员冯远征:我也讨厌安嘉和10月26日
- 北京人艺院长任鸣:一排京味戏剧就像打了鸡血10月25日
- 《十月少年文学》创刊 曹文轩:要做经得起审视的杂志10月25日
- 评论家张陵:无法超越的叶广芩“京味小说”10月25日
- 解玺璋:京味文学要写出北京精气神10月25日
- 赵晏彪:好的作品中有读者的影子10月25日
- 孙郁:一个国家需要养京派“闲人” 10月24日
- 辛夷坞转战古代言情:有点艰难 又很有趣10月22日
- 李朝全:文学有高峰 我辈仍努力10月18日
- 梁鸿鹰:文学艺术要靠时间检验10月18日
- 陈东捷:发掘年轻作者 培育未来高峰10月18日
- 胡平:作家要有本事创造流行语言10月17日
- 徐小斌:跨界大IP才是未来文学界的主流10月17日
- 曲仲:北京的文学创作有必要再上一个台阶10月17日
- 韩敬群:出版人的最高境界是造福社会,造就自己10月17日
- 刘跃进:不是古人愚蠢 是我们太简单10月17日
- 对话孟繁华 文学评论家的乐与愁10月17日
- 杨晓升:文学热闹的背后是编辑在耐受寂寞10月17日
- 探红九:勤劳的码字工、现实的故事、温暖有力的后劲儿10月17日
- 陈坚:所有中国人都要记住这个时刻10月15日
- 程光炜:优秀的文学评论太少10月14日
- 王升山:北京文学和京味儿文学要区分开10月14日
- 唐家三少的秘密:让读者每天能见到我10月14日
- 刘一达:“京味”应包括皇家文化、士大夫文化和胡同文化10月14日
- 宁肯:现在就是一个北京文学的高峰时期10月14日
- 文学让作家叶广芩回“家”10月14日
- 欧阳江河:在真实的人生境遇中提炼诗歌主题10月14日
- 李洱:北京文学的定义应该更宽泛10月14日
- 邱华栋:文学创作就像捏泥巴10月14日
- 肖复兴:写新北京很难 我感到迷茫10月14日
- 石一枫:写北京故事就是写这个时代10月14日
- 刘庆邦:小说是虚,小说是疑,小说是我10月13日
- 李敬泽:期待北京文学新的繁荣10月13日
- 谢冕:诗歌永远不会死亡10月13日
- 文学让作家叶广芩回“家”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