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进:不是古人愚蠢 是我们太简单

2016-10-17 10:4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0月16日讯(记者 纪敬)10月16日下午,“提高学术水平 服务当代社会——经典的当代价值”的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举行。

15
10月16日下午,“提高学术水平 服务当代社会——经典的当代价值”的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举行。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商务印书馆系列丛书“古代诗词典藏本”的副主编刘跃进,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古代诗词典藏本”编委左东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诗词典藏本”中《诗经选》作者李山,三位学者以丛书“古代诗词典藏本”为引,针对古代文学在今天如何普及而各抒己见。

17
2015年4月,商务印书馆策划出版的这套“古代诗词典藏本”,筛选了中国诗歌史上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家的优秀作品,加以注释、评赏。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大众读者愿意读的才能成为经典

“很多专家学者希望做那些高大上的东西,比如写书越厚越好,写文章越长越好,能够显示自己的水平和价值。为什么学者会这样?写博士论文、专著的读者对象是什么?谁来读?”左东岭说,“我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每个书写那么厚,自己写完了自己都不愿意读。最后就是评职称,或者别的人在做相同选题的时候能够拿过来翻一翻。”

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状况?左东岭表示,这和现在的体制和评价机制有关系,这些工作没人做,主要是教师、学者出了一个选本、出了古籍的点校,在评职称和评奖时候根本不起作用,这个评价机制导致很多人只从事论文写作和专著写作,对这些普及性的知识不感兴趣。如果这种现象不改变,做选本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他做了别人需要的工作,但他自己并没有受益。

什么是“经典”?左东岭认为,只有通过学者的推验,深入到每位百姓家中,变成大众手头的读物,就像唐诗三百首一样。大众读者愿意读的才能成为经典。“古代诗词典藏本”相当于“大家小书”的这样模式。一流学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小书,这些书很薄,但是都是高水平的人经过透彻研究,把研究成果用非常随意的方式和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的接受。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商务印书馆系列丛书“古代诗词典藏本”的副主编刘跃进。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不是古人愚蠢,是我们太简单

现代更多的文献材料,出土文物为研究古代文学史提供的丰富佐证,可以改变对历史的看法。李山表示,这么多年研究诗经作品,前代的注释看了一些,但是更多看的是甲骨文、金文、战国竹简等,这些材料跟诗经是同时代的,这些内容在这套丛书的注释诗经时也引进来了,这样在做法上跟前人不一样。比如《关雎》,根据文献记载做了研究之后,当时琴瑟、钟鼓已经出现,作为一种应和,形成一种典礼的场面。所以这个作品不是爱情诗,一直是五四以来的肤浅认识。

谈到“关关雎鸠”这个话题,刘跃进则认为,古人不认为这是爱情诗。二十世纪以后我们说古人太愚蠢,非要攀附政治,实际是我们太简单。从各种材料来看,这是中国最辉煌的第一个时期周代文化中的一段历史记录。如果只是写爱情,降低了它的份量。刘跃进说,“没有学术的提高不可能有好的学术普及。”

18
10月16日下午,“提高学术水平 服务当代社会——经典的当代价值”的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9
北京十月文学月期间,涵芬楼书店推出扫二维码购买图书八五折的优惠活动。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据了解,2015年4月,商务印书馆策划出版的这套“古代诗词典藏本”,筛选了中国诗歌史上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家的优秀作品,加以注释、评赏等。以“阐释经典本身也要成为经典”为追求,其选家皆术有专攻。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