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写新北京很难 我感到迷茫

2016-10-14 15:5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0月14日上午,“呼唤北京文学的高峰时代主题论坛”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著名作家肖复兴接受了千龙网记者的专访。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所谓北京文学如何界定?如何为京味文学打开新的局面?10月14日上午,“呼唤北京文学的高峰时代主题论坛”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

评论家胡平说:对北京真正有感情的还是老北京人,我们的作家要写他们,否则就失去了传统。作家叶广芩说:这个烦燥的、快速发展的世界,和过去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但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众作家各抒己见,千龙网记者采访了著名作家肖复兴。

“非常惭愧,我从小在北京长大,算是北京土著。但是面对这个变化的时代,面对有着丰厚积存的老北京,拿不出一些像样的东西来。”奔70的老作家肖复兴感慨,“能对得起这个时代,而且沉甸甸的、让大家认可的东西向来是很少的。”北京这座城市承载的太多,京味文学应该是与时代兼容,“反正我觉得是不理想的,对这个时代没有发言的力度,还不如鲍勃·迪伦。”10月13日中午1点在瑞典学院宣布,201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鲍勃·迪伦。

10月14日,著名作家肖复兴参加“呼唤北京文学的高峰时代主题论坛”。千龙网实习记者 许珠珠摄

写新北京很难我感到迷茫

北京,从金朝以后多民族交融,形成南北文化融合的局面。“在这上千年的文化中形成的矛盾和斗争,不是一平如水的。”肖复兴对记者说,“从辛亥革命到建国前后,斗争和矛盾都没有停息,经过时代变迁斗争,这些都是适合文学展现的内容。”

今年国庆之前,肖复兴在前门大街附近转悠,经过修整的地面铺得一新,街两边的小四合院装修非常漂亮,落地窗、明厨明卫,出来进去都是靓丽的小姑娘。小院子里搭了一个横幅“北京国际设计周”,此时此地正在展览一些新的设计作品。从人物、背景到细节,全都是现代化的。原来都是很破落的街巷,现在都光鲜起来了。

四合院一半被拆了,一半被留着,四周的老街坊都在聊天,诉说着拆迁之后的去向。老北京土著还在这里坚守。再往前走到了两广大街,两广大街那边很多租户,很多外地人租的小胡同里破旧的房子,在那里为自己的生计奔波。

“写老北京人很容易,因为我们有榜样,老舍先生在那儿。”肖复兴观望着新旧蝉蜕的街景,聆听着京腔和新北京人的声音,身处其中思绪又跳出其外,在城市转型时期,老北京人、新北京人和外地人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光鲜又很迷茫的状态。“写新北京很难,尤其是写转型时期、动荡时期、变化时期的北京,至今我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作品出现,这使我感觉到一种迷茫。”

逝去的宣南文化  仕子文归何处

“六爷,没宣武区了,合西城了。”虽然是电影《老炮儿》里的一句台词,老宣武人不禁唏嘘。从国民党时期到解放后,北京一直是政治权利的中心。“北京经历的朝代更迭,使得其拥有浓厚的皇城文化,这是独一无二的,别的城市不可比拟的。”肖复兴说,“知识分子和朝廷之间的矛盾,在戊戌变法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这种仕子文化在北京是特别明显的,所谓宣南文化大部分是仕子文化。”

清代,宣武门以南地区被称作“宣南”,大体上便是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人们在天桥一带表演、观看杂耍等民间娱乐,进京赶考的学子也到这里的会馆住宿,于是形成特有“宣南文化”。

“尤其是清末民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云居在宣南地区,另外还有市井文化,几层文化交织在一起,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无疑是滋养文学创作的丰润土壤。”皇族、市井、仕子……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彼此联系又互文中对话,老舍的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他们的命运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生活在宣南的人走了,这块地域的特色也就顷刻磨灭。

特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基因使得北京文学呈现多样性,留住这些积淀才能滋养更多的人。

你到底爱不爱北京

美国女作家奥茨说过:文学必须经过时间沉淀。“当代文学都是即景性的、一时性的,只能成为文学小品,不能成为主流。”肖复兴认为,当代的北京文学正是缺少像斯坦贝克写蒙特瑞那样的作品,作品的表达浮于表面,很难深入其中,抓住最深邃的东西。现在所表现的是历史的延续,老舍写《骆驼祥子》时还在国外,他本身就在生活当中。而我们现在与过去的生活是割裂的,现在的生活又没有进去,写的东西就是浮光掠影的。

“我们得想想是不是像老舍先生那样从小生活在北京,热爱北京。”肖复兴并不同意“深入生活”这种提法,“这个词是非常不恰当的,没有一个国家提深入生活,你自己就在生活当中,还深入什么。”

京味文学从老舍、到王朔的大院文学,后来又有刘心武写钟鼓楼,几代人一直在努力。“我们需要认真的潜下心来对城市和文化、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从新的认知和梳理,然后再反思自己的创作,做些有针对性的努力,拔苗助长不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形成“新京派”文学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新一代作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北京之中,需要时间和思考。肖复兴说,我们现在都是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溜达,怎么谈高峰?(记者:纪敬)

千龙网大型报道:北京十月文学月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作者:纪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