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北京文学地图》由千龙网主办,旨在以文学为线索畅游北京,挖掘和展现北京历史神韵与人文气息。活动以线上共享与线下同游结合的方式呈现,包括知识问答、小调查、线下展览及带领网友探访文学故事发生地、著名作家故居、文学遗迹名胜等。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杰出翻译家、教育家,严复毕生致力于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他翻译的《天演论》曾在20世纪初风行一时,其中的名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至今仍在传诵。可以说,严复是第一个把资本主义的经典著作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人。
鲁迅对北京最初的印象并不算好。反而,北方的灰土给绍兴水乡人鲁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12年初来北京,鲁迅就在日记中记下由天津坐车至北京满眼黄土的景象。而在鲁迅居住北京的最后两三年,文章中还见鲁迅记到:“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灰土,灰土,……”
清华园很美,绵密的绿树,蜿蜒的溪流,宽敞的教室,巍峨的礼堂,小小的荷池似乎迎风起舞,夏日里散发着阵阵幽香。就是在这里,朱自清写下了感动了无数读者的美文——《背影》。 1927 年初,朱自清将妻儿接到清华园,在书斋中,将生命完完全全投入到文化传承之中。
学霸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天分且十分努力的学霸。 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全身心投入戏剧创作,24岁成名,处女作《雷雨》被称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他自述创作动机不过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他就是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曹禺。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是杨绛先生送给年轻人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她曾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宫殿、园囿、寺庙是古代北京建筑文化的精髓。而平静地立于马路旁或胡同中的“洋建筑”,与北京冬日灰色阴沉的天空映衬,显得低调内敛。现代人步履匆匆,无暇顾及这些,这些“洋建筑”却早已看惯了百年风云。
老北京的胡同大大小小成千上万,其中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被大家熟知的南锣鼓巷、烟袋斜街、五道营、八大胡同这些,总是挤满了来来往往的游客。如果想体验下胡同里的静谧,真正感受胡同深处家院的味道,不妨去隐藏在街巷里的小胡同走走。
北京有一条被人称为“非富即贵”的胡同——史家胡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条胡同往西走一公里,是故宫;往南走一公里,是长安街。说它非富即贵,是因为鼎盛时期,史家胡同里曾有80多个四合院,居住过很多高官和名流,徐向前、傅作义、荣毅仁等都住过这条胡同。
十几年前,它被人发现并留存,此后便一直默默躺在主人的收藏室里。 直到2014年5月,这位主人第一次来到杨梅竹斜街,他看到了清代大学士梁诗正的故居以及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青云阁的旧迹,顿时想起了多年前收藏的这部书目。他开心到大叫的地步了:原来真有青云阁啊,真的有啊!
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图书馆都是文人志士的眷恋之所,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作家博尔赫斯在一首诗中写道,“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可见图书馆的地位。与此同时,图书馆也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而我们今天为您讲述的,就是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京师图书馆的故事。
每逢三年,年纪不到17岁的旗人女子都要到皇宫选秀女。在清宫选秀女的老照片中,我们发现女孩们不仅年纪小,打扮也十分“抱歉”,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穿着旗袍,很漂亮很华丽,她们就是在御花园的延辉阁前站成一排。 而且其间会有留着寸头的小孩,几乎把头发都剃掉了。满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头发,而且她又是选秀女来的,为什么她们要把头发剃这么短呢?
鲁迅还做过北漂?反正肯定不是端盘子刷碗的活吧,我猜是不是老师之类的? #寻访北京文学地图# 【鲁迅的“北漂生活”做了啥?】百年前,一位来自绍兴水乡的异乡人来到了北京,他也曾度过7年苦闷的岁月,但是当他提笔用文字发出呐喊,“鲁迅”的名字便印刻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发出革命启蒙的光辉。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鲁迅当“北漂”的日子里,做过什么兼职么?
有句名言说得好:不以学习为目的的游玩,都是徒劳!如果以文学的名义,畅游北京,挖掘和展现北京历史神韵与人文气息,你打算从哪开始?大声告诉我,也许下次就能面见文化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