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曾(话剧表演艺术家):
我是裘盛戎大师的忠实粉丝,我特别喜欢这个戏。一个戏的成功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和演员、好的领导,否则这剧目是出不来的。北京京剧院是我非常向往的一个地方,非常活跃,特别有朝气,永远是在往前奔的感觉,我希望北京京剧院继续这样走下去。
那天看了戏我特别感动,掉了好几次眼泪。回家的路上我思考了很多问题,想到了大师在世时的很多情景。写真人真事确实挺难的。我觉得剧本编得很好;导演很巧妙地用很贴切的手法表现;作曲十分精彩,唱腔跟人物结合得特别好;选的演员也合适,特别卖力气,唱得特别好,而且一出来从形象上跟裘盛戎先生也有相近的地方,从艺术形象、塑造人物来看还是不错的。
看戏看什么,不就是看一个故事吗?京剧看什么?唱念做打。为什么过去像袁世海先生、尚长荣先生他们演的现代戏特别好,因为注重表演,他们演老戏也注重表演,每一场都在刻画人物上下功夫。看京剧不是看角儿吗?角儿好在哪儿?好在他唱念做打,刻画人物。这次我看到了这出戏有些地方很精到,很好。
我还有些不满足的地方。如,裘盛戎和家人、和观众、和徒弟的感情这部分戏少了。还有,大师的光辉形象、气势呈现得还不够。孟广禄演得特别好,嗓子也好,调门也高,唱得也特别有激情,但我觉得要有变化。
王蕴明(戏剧评论家):
新时期以来,《骆驼祥子》、《华子良》是京剧现代戏两个突起的高峰。京剧现代戏创作很难,但还得往前走,不是说仅止于搞新戏,艺术上、创新上还得往前走。
《裘盛戎》这出戏表现了裘盛戎以戏为生命的人生境况、人格情操,语言生活化并富有情趣,尤其是鲜活地展现了裘盛戎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很有特色。剧中传统戏与现代戏衔接得好,“戏中戏”抓得好;这个戏的节奏好,是最大的成功。特别是第一场戏,裘盛戎这个人跟他演出的戏,人戏一体,合而为一,形神兼备,让人看了热血沸腾。
这个戏二度创作好。孟广禄嗓子好,也会唱,唱得好;这出戏从演人物来说是他最好的一出戏。另外,王蓉蓉虽然戏不多,但很出彩。
这个戏音乐好,既传统又出新。整个舞台的样式跟传统生活的结合,演员的舞台处理,特别是导演的舞台调度做得比较好。总的来说,这个戏达到了相当高的美学层次,是继《骆驼祥子》和《华子良》之后京剧现代戏又一个新的坐标式、标杆性的剧目。
这个戏除了演传统戏那部分外,“演生活”的部分还过于生活化。生活化和戏曲化的融合,恐怕还是个要研究的课题。再一个,裘盛戎这个人物,他的神、他主要的特点都抓住了,这是很好的,但是不是有点过于提纯了,相对来讲还不够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