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京剧《裘盛戎》剧照
今年是京剧大师、北京京剧院创院艺术家、京剧花脸表演流派“裘派”创始人裘盛戎诞辰100周年,北京京剧院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作为纪念活动的收官之作,剧院创作演出了原创京剧《裘盛戎》。
《裘盛戎》是以裘盛戎真实生活为基础创作的。该剧展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北京京剧团创排现代京剧《杜鹃山》的一波三折,裘盛戎倾尽热情、孜孜以求在《杜鹃山》中塑造主要角色乌豆,由演A角到演C角最后被换下的“三起三落”,从中揭示裘盛戎在艺术生涯的尽头也就是人生最后时光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他挚爱艺术、“为戏而生、为戏而死”的执着追求以及朋友情、夫妻情、师徒情、观众情。
该剧由王新纪编剧,陈霖苍导演,朱绍玉任作曲、唱腔设计。当红裘派花脸名家孟广禄饰演裘盛戎,当代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饰演裘盛戎的夫人李玉英。北京京剧院演员翟墨、宋昊宇、张凯、方旭、裘继戎等也参加演出。
原创京剧《裘盛戎》于11月26日、27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亮相。首轮演出之后,观众、专家反响热烈,纷纷点赞,普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朝着将其打磨成精品乃至经典的方向迈进,12月18日,北京京剧院举办了《裘盛戎》研讨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本报特此刊载研讨会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陈霖苍(《裘盛戎》导演):
排这出戏,我们责无旁贷。对裘盛戎——北京京剧院这块金字招牌,我们得经常把它擦得亮亮的。大家这次投入排戏,上至院长,下至每一位演员,那真是带着一种情感。我想,有的专家看了以后,也有一种情感。
创排京剧现代戏确实比较难,像裘先生说的,没了水袖、少了髯口,传统程式都没法用。几位专家老师也都看过我演的《骆驼祥子》,也一样,什么都没有,就裹着大棉袄,手段太单一。《裘盛戎》这个戏,我们还是从寻找、从别忘了我们传统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方面一点一点去做,一桌二椅,回归传统。这个戏,制作不能说是大制作,而是既传统又现代,有的时候还让人看到一种时尚,这种评价我就感觉到很知足了。但是这里边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自己也发现了,当然专家老师们可能看得更清楚。
裘先生留下的当然是他的裘派艺术,是他传统宝贵的这些经验,但是更宝贵的可能是裘先生对于京剧艺术执着的精神。排这个戏的时候我时时刻刻想,为什么老一辈艺术家是那么执着地追求,把戏当成命,戏比天大,他说“不让唱戏,要我裘盛戎干什么”,我认为就这一点使得我没有办法不很好地去对待《裘盛戎》这出戏,大家一起把它一点点做好。我认为写真人真事比较难,咱自家里的这点事恐怕还得需要各位老师的帮助,提出很好的意见,我们多听听。
朱绍玉(《裘盛戎》作曲、唱腔设计):
这出戏的音乐创作,是用京剧传统手法来做现代戏,用传统戏的曲牌如“山坡羊”“脱布衫”“水龙吟”等进行演奏,将其作为这出京剧现代戏的音乐主体。
用传统手法创作现代戏,说起来简单,实际比新创作一个剧目的音乐要难。一讲现代戏,总是说要开创一些新的音乐元素。这个戏则充分挖掘京剧传统音乐本体,恰当地运用在现代戏中。
这出戏用的是传统乐队,没有加入新的东西。作为一个新创剧目,这种形式如今很少,可谓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在唱腔设计上,这出戏里有一些是裘盛戎创作演出的唱段,如《杜鹃山》里“大火熊熊”,如《姚期》里的唱段,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这出戏要刻画裘盛戎这一艺术形象,唱腔设计在裘派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比如,剧中裘盛戎在回忆他当年辉煌的时候,我新编了唱腔“京拨调”,将京韵大鼓与高拨子融为一体,创新了裘派唱腔、花脸唱腔。“京拨调”是特为这个戏创作的,在京剧史上从未有过。此外,戏里大段的反二黄、昆曲吹腔等,过去花脸很少用。这出戏旦角王蓉蓉以及其他人的声腔,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比较统一。
整体来说,这出戏的音乐既传统又现代,更贴近京剧本体,也更市民化,满足、贴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情趣。在戏曲音乐方面,这出戏是个探索,是新的京剧现代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