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书,有底线吗?(3)

2016-12-23 09:14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卖书,有底线吗?

丢书丢掉了什么?

今年11月15日一早,北上广的地铁以及航班、网约车被名为“丢书大作战”的“读书活动”占据。这也是微信公众号“新世相”搞出的“新闻”。主办方声称,其初衷是为促进公众阅读,“丢”下一万余本书,书上贴着黄色logo、活动说明以及新世相的二维码。同期,有大量明星、艺人参与到此次活动推广中。摩肩接踵的地铁车厢里,很多人拿着书摆拍,随后发朋友圈。

就在“丢书大作战”之前的几周,这一阅读活动的“英国原版”成为中国微信朋友圈的爆款——电影《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与伦敦的公益组织Books on the underground联合发起读书分享活动,她将一百本书藏在伦敦地铁中,附上亲笔写的纸条,让大家像做游戏一样去寻找。不难看出,中国版“丢书大作战”是一次改头换面的模仿,最明显的,是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学霸兼偶像,变成了娱乐圈的集体明星秀,而且从字面上看,“藏”书,变成了“丢”书。

借着“丢书大作战”,新世相又一次实现了品牌推广的目的。大量图书流动在地铁里,还有乘客拍到车站清洁人员将一摞摞无人问津的书摆到垃圾桶旁边的画面。豆瓣上有网友说,把书“丢”掉,真的是对一本书的爱吗?

娱乐明星为“文化”站台,并提升自身形象,好像理所当然。然而那些参与这一活动的明星在读书这件事上,真的有足够的说服力吗?读书原本是极具主观能动性的事,也是私人的事,读什么书,应该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如果只是在一波热闹里,成为一场行为艺术的参与者,为一个营销事件推波助澜,在朋友圈晒出参与活动的照片,就可以标注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吗?在这一事件中被丢掉的,仅仅是书吗?

新世相的掌门人说,要“改变潮水的方向”,事实上,他们今年“制造”了“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青春版《红楼梦》”这一系列“潮水”,这到底是什么方向呢?是把名利时代的花洒挪到可以浸湿自己的位置,还是真的要为文化建设做点努力呢?相信每个人都不难做出自己的判断。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