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歌剧导演排戏都要服从音乐
易立明告诉记者:“其实《骆驼祥子》我排得比较保守,因为是委约作品,需要考虑到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演出场所,以及《骆驼祥子》本身的特点。我曾经跟陈平院长说:‘如果按照我的个性来排,舞台上我什么都不要,因为《骆驼祥子》本身就有着北京民俗的东西在里面,完全不需要布景的装饰。我记得林兆华老师排新版《茶馆》时就曾提出不要布景,因为几张八仙桌就足够表现茶馆的特定环境了。排《骆驼祥子》时我想舞台上有几辆黄包车就足矣,可陈院长说:‘等你排完这一版再说吧。大剧院面对的是更多观众的审美,没有布景观众能知道这是北京吗?’对于进入主流歌剧院来说,《骆驼祥子》是很特别的,但作为我自己想要表现的歌剧,《骆驼祥子》还是有些保守。”
问起易立明在意大利演《骆驼祥子》什么感觉,他坦诚说:“从我自己的感受看,当地观众对《骆驼祥子》的舞台呈现是很喜欢,但没有被震撼。喜欢和震撼是不同的,喜欢是选择对了审美的对象,而观众因能看到与众不同而惊奇才叫震撼。《骆驼祥子》无论编剧还是作曲都是一部有完整故事结构的作品,在舞台调度上,在不违反歌剧音乐的前提下,运用了一些话剧和戏曲的手段,超出了一般歌剧的表现方式。”
他说:“现在很多人把歌剧导演与戏剧导演分开,其实歌剧就是戏剧的一部分。当然,话剧导演得认字,歌剧导演要读谱,这是基本技能。歌剧导演对音乐一定要有研究有感受。对我来说,基本技能在大学里都学过了,转做歌剧导演是因为很多歌剧都需要我排,最近的委约都是歌剧。过去我话剧的委约比歌剧多,今年却是歌剧的导演比话剧多了。歌剧市场体量比较小,一年几百部话剧,但歌剧创作只有十几部。有一种说法,歌剧导演玩得比较大,可控制、调度的东西比较多。但我觉得歌剧导演永远不如话剧导演,话剧导演在排名时在第二位,而歌剧导演要排在编剧、作曲和指挥的后面。你不管怎么排戏都要服从音乐。戏剧导演往往与歌剧指挥发生冲突,因为戏剧导演要表达的是自己对文字的理解,但有可能违反了音乐的规律。比如在表现脆弱的内心时,歌剧的音乐很微妙,这时如果导演为了画面好看,非要把演员调到舞台后面,音乐就没有了,指挥当然不高兴,因为没办法表现、发挥了。再比如,当音乐要求歌唱家非常激情澎湃地去演唱时,导演却要求他非常冷静去表现。这作为戏剧导演的处理是可以的,但不符合歌剧以音乐为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