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解惑
孙悟空第一位师父是佛还是道?
美猴王出世后,占据花果山水帘洞,与群猴在此享受人间快乐。忽一日,悟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之苦,便萌发了外出求道之念。他漂洋过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牛贺洲的神仙洞府。这里“烟霞散彩,日月摇光”,“时闻仙鹤吹,每见凤凰翔”,完全是一派道家气象。然而主人却很奇怪,道号菩提,又是一个佛教的称谓。不仅如此,他给美猴王取名,也兼容二教。那个“孙”字,“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这自是道教的理论;而“悟空”二字又明显带有浓厚的佛教意味。
不仅如此,这位菩提祖师开出的“课程目录”大半是道教货色,什么请仙扶鸾、采阴补阳等,而最后传授的“长生之妙道”更属纯粹的道教理论。但是,书中形容祖师说法,却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一派我佛灵山法会的气象。
很显然,作者之所以塑造出这一个兼有二教特质的人物来做孙悟空的第一位师父,是有意而为之的,并非说明他佛教知识的缺乏。
须菩提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最善讲解“空”义,因此被称为“解空第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作者将“悟空”的命名权安排到“解空第一”的须菩提手中。作者选定须菩提作为孙悟空的启蒙师父,可能是旧有的“悟空”之名引发了他的联想,这样的师父为徒弟命名为“悟空”便顺理成章。
从创作构思上看,作者在小说中似包含有扬佛抑道的思想倾向。书中的佛门人物如来、观音、文殊、弥勒等无不神通广大,令道教诸神玉帝、老君等神仙个个相形见绌。取经过程也就是五众“脱胎换骨”、“改邪归正”的心路历程。以孙悟空为例,如果他得道之初便已入佛门,受的是佛祖弟子须菩提的佛理真解,那么后来大闹天宫之类的“不法”之举便不好解释。
于是,就出现了小说中这样一个矛盾,孙悟空的师父既出身于佛门,则不能不带有几分佛光;但由于上述原因,又必须给猴子安排一个道教的出身。因此,作者便借助于“三教合一”的理论,巧妙地给猴子安排了一个半佛半道的师父。
(据宁稼雨、冯雅静所著《西游记趣谈与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