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生于造谣 死于信谣

2016-02-19 15:33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白骨精:生于造谣 死于信谣

猴年难以避免说猴,说到猴又难以避免说孙悟空,也就自然会讲到《西游记》。最近电影市场很是热闹,在多部大片的带动下,截至2月14日23点59分,情人节当天全国电影总票房呈井喷之势,据初步统计共刷出5.9亿成绩。其中以《西游记》为题材的《三打白骨精》在这个比较特殊的年份也显得很惹眼,据说上映三天票房破三亿。有人说特效棒,有人说剧情紧凑,还有人说……

说这么热闹,反正我没多大兴趣,根本没看。因为对于我来说,“三打白骨精”作为《西游记》当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其本身就有着太多值得说道和挖掘的故事。

如今我们用现代传媒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很可能你会得出和我相似的结论:白骨精的短暂一生,竟和谣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造谣言有战术

《西游记》当中,能和孙悟空战个七七八八的妖怪实在是太多了。和很多人固有印象当中的孙悟空骁勇善战不同,实际上纵观《西游记》全书,除了大闹天宫抖威风时候的孙悟空几乎战无不胜之外,在取经路上让孙悟空没法儿自己对付的妖怪占了大多数。

如果按照武侠小说的观点给孙悟空做个武功分析,恐怕很难让他站在萧峰、郭靖、张无忌这样少有敌手的大高手位置。抛开用法宝这个因素单纯论身手,在《西游记》里经常能看见的场景是大圣与某妖怪大战××回合难分胜负,绝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几棍子打完妖怪就跑了。

不过,和那些战斗力颇高的妖怪不同,白骨精就没有这样的本事了。在头一次登场的时候,被行者一棒子打过去,她的第一个分身(也就是那个小姑娘)立刻就挂了。

武功虽然不高,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法宝,但白骨精的存活时间和其他妖怪相比也并不短暂,而且她达成了一个很多妖怪没有达成的成就:直接促使唐长老把大圣给轰走了。

在头一次变化被识破之后,白骨精又变化成一个老太太,而且马上使用眼泪战术。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写道: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

结果这一次依然被识破,孙悟空二话不说又是一棒子。接着白骨精又变化为老头,这次不哭了,而是直接说话: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只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

这下唐长老就受不了了,结果大家也很清楚,孙悟空被念了一通紧箍咒,然后被赶跑了。

仅仅会变化术(而且还是能被马上拆穿的变化术)的白骨精,却能一而再再而三从孙悟空的棒子下面跑掉,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本事。从现代传播的角度来看,她能生存这么长时间,很大程度是因为她的变化和谎言得到了唐长老的信任。明明是行者打杀妖怪,却被她说成了大圣滥杀无辜,简直是颠倒黑白!

从技术角度上说,白骨精似乎很明白如何让别人相信谣言。她首先是在哭,在装可怜,试图用苦情去诉说。在谣言传播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假如一个人不是权威,又想让他的话变得可信,最好是装成弱势,最好弱到别人根本不好意思反驳。

在变化为老头时,她进一步抓住了谣言打动人的核心:满足特定人的特定需求。举例而言,那些遍布微信朋友圈的养生谣言,基本上是无法在二十几岁的青年人那里得到传播的,他们还处在不怕病不怕灾的年龄,哪会像中老年人那样关注健康?

放在白骨精这里,她知道唐长老在取经团队里具有话语权,于是所有的话都是针对唐长老打造的:她明白唐长老的迂腐,就说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她知道唐长老已经有了怀疑,于是立刻就表示自己是来寻找妻女的……她就是在满足特定人(唐长老)的特定需求(一心向善)。

就这样,这个其实没啥真本领的妖怪,居然就这样堂而皇之玩弄了孙大圣。如果她再多来几次,说不定大圣还没来得及被赶走,就直接被紧箍咒念死了……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舒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