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个人的剧场

2015-11-02 09:25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条千年前从京杭大运河“偷溜”出来的小河,成了浙江乌镇西栅的轴线。10月中旬,在与河平行的乌镇街道上,100位中外戏剧家的照片挂上街头——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王尔德、汤显祖……千年戏剧史跟着千年西市河悄悄“流淌”起来。

由黄磊、孟京辉、赖声川、陈向宏共同发起的第三届乌镇戏剧节隆重登场。

乌镇戏剧嘉年华中,一名“歌姬”唱着歌游走在街头。

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在这里,越来越多的自拍杆出现在路边演戏的“摊子”前。在担任评委的史航看来,这是人们的“自导性”在变强。自拍杆前的人,主导自己的画面,既导又演,“就像一个人的剧场”。

今年担任艺术总监的孟京辉在选戏时挑选了一些比较独特的剧目。10天提供20部戏剧,中外各占一半,每部剧都演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戏剧可不可以没有剧本、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导演李建军带着《飞向天空的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部剧的人物及其命运只有一个大概的预设。“当在生活中看到了一个窗户。其实观众会自己为窗户内的景象‘脑补’故事和声音”。

正因相信中国观众的“脑补”能力,导演约翰·斯塔夫奈特从荷兰带来了肢体剧《OLEG!OLEG!OLEG!》。“我们用肢体‘发声’,人类的感情又是相通的,所以我相信中国观众一定会懂”。3个男人在舞台上的45分钟,虽没有一句对白,却常引起观众大笑。

备受期待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乌镇戏剧节献上了首次全本演出,更是没有因迎合中国观众而做出修改。这部剧由德国新锐导演安图·罗梅罗·努恩斯改编自瓦格纳的歌剧,一共5幕,长达7个半小时。

改编经典作品的话剧在此次戏剧节并不少见,比如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莫里哀的《吝啬鬼》、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国的《赵氏孤儿》等。史航评价说:“有能力这样改,就有权力这样改。”

责任编辑:纪敬  作者:惠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