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乌镇成为中国戏剧的一个窗口,让中国戏迷了解国外的戏剧,让国外戏迷了解中国的戏剧,希望有更多外国人来乌镇戏剧节了解中国的戏剧舞台。发起人、戏剧节常任主席 赖声川
一开始真感觉是一个梦,但现在看来这个梦就这样实现了。发起人、第三届艺术总监 孟京辉
如果说这是一个梦,我愿它长醉不醒。我觉得乌镇戏剧节也越来越有样儿了,我希望这个乌镇戏剧节能举办100届,到那时候大家把我忘了就好。发起人 黄磊
乌镇 小水乡大舞台
十月深秋的乌镇,不仅有满街的桂花香,温润的水乡,更因为有了戏剧而充满活力。偶遇,随时都是偶遇,京城半个戏剧圈倾巢出动,聚集在乌镇的两条小街里;也许你吃饭的同桌正是你刚看过戏里面的演员;所有人,因戏结缘在乌镇。
如果不能让人讶异,如果这个戏的形式感不够出位,如果演员不是带给观众头脑风暴,那也许这个戏“不够乌镇”,因为今年第三届乌镇戏剧节的艺术总监是孟京辉,他希望让观众看到当今世界最新的戏剧观念,让乌镇和世界同步。
今年世界八大国际级名团齐聚乌镇,他们全部都是首度访华,分别来自法国北方剧院、德国塔利亚剧院、瑞士苏黎世国家剧院等,让人大开眼界。其中来到乌镇的新戏《惊奇山谷》导演彼得·布鲁克已经90岁了,他的戏剧著作《空的空间》是我们学习戏剧的必读课本,他的直觉戏剧充满了“世界主义”的实践哲学,他曾说:“剧场的起源即是一个治疗的行为,剧场可以穿越这些恐怖又绝望的黑暗世界,只为一个原因:剧场能肯定当下的此刻,重新肯定光明是与黑暗并存的。”
开幕式《物理学家》演出可谓是挑战智商的一部戏,据说需要600以上的高智商才能看懂,迪伦马特黑色幽默的剧本在艺术家无比怪诞的演绎下让观众觉得脑洞大开,整个舞台的审美是如此前卫,荧光黄色绚丽的框架舞台让观众的视觉极其刺激,演员夸张的服饰,每个人都身手不凡地翻墙而过。不过即便是看不懂也没有关系,去了解世界上还有这样演戏的方式也是不错。来自巴西的肢体剧《兄弟兄弟》在首场演出之后成为观看大热门,这场只有90分钟的表演让不少观众落泪感动。讲述分别多年的两兄弟在父亲葬礼上重逢,两人之间既有着亲情,也有着绝望和面临崩溃的隔阂,他们用肢体表演回到小时候,童年的母亲,恋爱和孤独,兄弟的情谊在回忆中撕碎。还有乌镇戏剧节的重头大戏,7个半小时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是根据瓦格纳的经典歌剧改编,也是德国史诗戏剧第一次全本呈现。无论对于观众,还是演出者,这更像是一个试验。还好是在乌镇,这里的生活不忙碌,好戏,值得花一天的时间去品味。
青年竞演单元较前两年有了很大提升,这些青年艺术家通过两年的实践开阔了眼界,也会更有效地去利用乌镇别具一格的剧场,懂得更好地表达自己和观众沟通。
来乌镇看戏,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因为这里免去了城市看戏庞大的交通成本,省去了时间。在北京,你无法想象一个晚上安排三个剧场的三台不同的演出,然而在乌镇就可以做到,且不需要强大的体能,如果抓点紧每个剧目之间还可能来得及去喝一杯,美食小吃随时填补,吃吃走走看看保持身心愉悦,收获也是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