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这句话无疑成为国内戏剧圈的一个口头禅。有没有参加乌镇戏剧节,似乎成了鉴定你是不是戏剧人的一个新标准。要说多半个戏剧圈都到了位于浙江的这个江南水乡古镇,大概都没人反对。走在乌镇街头偶遇奥斯特玛雅、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等戏剧大咖次数之多,简直都让人有些审美疲劳,更别提还有何炅、徐峥、宋丹丹等游客熟知的明星了。
巨大的人偶巡游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
民谚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黄磊、赖声川、孟京辉与乌镇景区总设计师陈向宏于2013年发起的乌镇戏剧节今年恰好三岁。让我们仔细端详端详它的模样,看看它到底能长多大,走多远?
一年一度的戏剧长街宴是乌镇戏剧节的一大亮点。
小桥 流水 有戏
乌镇西栅,初秋的上午,桂树随着秋风送出淡淡的香,氤氲在西市河的水面和两岸的老街上。老街两侧的小店出售着各种似曾相识的江南小物、美食,观光的游客摩肩接踵地走在这江南常见的水镇,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一切的似曾相识,随着上午10点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表演的开始,戛然而止。
从西栅景区东侧的通安客栈出发,一直向西延伸的西栅大街,一路都是人流密集的地方。“我杀死了齐天大圣孙悟空,我要去找佛祖……”行至雨读桥,耳边忽然传来一段带着东北口音的台词,然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翻过桥才发现,桥头正有三个年轻人身穿米色麻布衣服,脸上画着简单的妆容,演绎一段新编的“西游记”。这是吉林艺术学院大四的学生在演出他们原创的剧目《杀死齐天大圣》。没有灯光,没有话筒,简单的音响配乐不时发出嘶啦嘶啦的声音,但诙谐的表演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笑得前仰后合,他身边一位看上去已经六十多岁的老阿姨却好像没有看懂这帮年轻人在干什么,可她还是饶有兴致地站在那里。
雨读桥附近道路狭窄,继续向西可以看到迁善桥桥北有一小块空地,还是一群年轻人,还是简单妆容,正在演绎一个蛇妖在凡间的故事。这出戏台词不太多,更多的是舞蹈动作,演员们脚上的软底舞鞋,在青石板的路面上已经磨得有些烂了。他们的表演吸引了几十位游客驻足,人们或坐或站,站在外圈的游客伸长了脖子往里瞧,生怕错过什么场景。相比之下,桥头花铺的店员吴阿姨和小马就不用这么费劲儿,她们在花铺窗口就能没遮没挡地看到完整的“舞台”,没人买花时就肆无忌惮地欣赏着表演。
吴阿姨和小马都是乌镇当地人,以前接触过的都是越剧、花鼓戏这样的传统戏曲。吴阿姨说,她从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就开始在花铺的位置看嘉年华的演出,很多时候也看不太懂,但心里总有些喜欢,“这两年渐渐盼着戏剧节举办了,有点期待看到这些年轻人今年会带来什么新鲜的。”
走上迁善桥,一艘乌篷船正从桥下穿过,船上除了船夫,还有三个穿着白色毛绒戏装的演员,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沉默的表演。越过迁善桥,在西市河南岸继续向西,可以看到灵水居古色古香的大门。走近看才发现,这里暂时无法游览,几个身穿黑衣服的年轻人把这里当成了舞台在演出,他们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身边的椅子上坐了几位歇脚的大爷、大妈,他们时不时地看上几眼。远处走来两个中年男女,看到眼前的场面,男士忍不住哈哈大笑,却被他身边的女伴制止了,“别笑,人家这是在演戏呢!”
继续向前,每隔几百米,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演出,观众有时多有时少,但演员都是一样地投入和忘情。身边有人在念叨,“这次来得太值了,看了不少热闹!”旁边的人马上纠正她说,“这不是热闹,这叫话剧!”
整个乌镇戏剧节期间,在西栅景区每个白天都有五十多场嘉年华的剧目上演,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带来各具特色的表演。“街头表演本来是一种很突兀的形式,可是在乌镇你却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本身就营造了一种梦幻的感觉。”著名编剧史航说,乌镇和戏剧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临近下午三点,曾在德国留学的赵小姐脚步匆匆地赶到了乌镇大剧院。她是为了看德国塔利亚剧院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专门从上海过来的,“塔利亚剧院在德国演出《尼伯龙根的指环》时,分不同场次演出,要想买到全部场次的票别提有多难了,更不要说一下四场完整地看完。从这一点看,在乌镇比在德国看更方便。”七个小时的演出,中间有三次休息时间,直到全部演出结束,几乎没有什么观众退场。
随着夜色降临,乌镇精心布置的灯光景观渐次亮起,岸边的灯倒映在水面上,整个乌镇都变得玲珑剔透起来。但赶着去看戏的观众却顾不上欣赏这美景,今年乌镇戏剧节的国际邀请部分请来了瑞士苏黎世国家剧院、德国塔利亚剧院、波兰羊之歌剧团、意大利都灵国家剧院、法国北方剧院等世界八大国家级舞台艺术戏剧团体和他们的经典之作。
《尼伯龙根的指环》上演的同时,乌镇露天的水剧场、日月广场、诗田剧场和国乐剧院、蚌湾剧场、秀水廊剧园、沈家戏园等大大小小的剧场都在演出不同剧目。
晚上八点多,水剧场里最新版本的孟京辉作品《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正在上演。台上的演员说:“不如我们放烟花吧!可是我们没有钱,还是想象一下就行了。”就在此时,远处的天空忽然腾起了绚丽的烟花,现场的观众大声惊叫,似乎真实的生活与戏在一个接口上完全契合了。当然,烟花是景区每晚都会例行燃放的,只是“两只狗”的主创故意在这个时间说了这句台词。乌镇戏剧节常任主席赖声川说,这种戏里戏外如梦似幻的感觉正是乌镇戏剧节独有的特点。在这个只有3.4平方公里的景区内,从一个剧场到另一个剧场最近的只需要两三分钟,最远的也不超过20分钟,就像是从一个梦里到了另一个梦里,根本不用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