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魁《包公案》叫座书茶馆
书茶馆
沏上盖碗茶,加上些干果小点,相声、评书入耳,引茶客流恋往返,则是书茶馆的撒手锏。书茶馆多是说评书,说书先生连续每天表演,大约2个月就可以说完一部评书,称“一转儿”。结账时费用不叫“茶钱”,而叫“书钱”,听一回是一个铜元。这些收入一般是茶馆与说书先生三七开,前者三成,后者七成。
评书一般分为“过晌儿”“灯晚儿”两班,“过晌儿”是下午三四点至六七点,“灯晚儿”是晚上七八点至深夜十一二点。一旦先生开始说书,茶馆就不再接待普通仅来饮茶的客人了。明朝时期茶馆里说《三国》与《水浒》的比比皆是,民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有连阔如的《东西汉》、王杰魁《包公案》等。
天桥福海居,又称王八茶馆,是当时著名的书茶馆。能在这家茶馆说评书的先生必定要有本事,很多说书先生都望而却步,甚至也有完成不了一转儿就被磕出去的。“净街王”王杰魁便是这里十分叫座的说书先生,在福海居演出三十余年。王杰魁吐字慢,娓娓道来,又能变换声调塑造人物,还可以用不同方言刻画人物,拿手的作品是《包公案》《七侠五义》等。
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王杰魁在商业电台说书,很多商铺的收音机竞相播放,拉洋车的也不拉座了,铛铛车也不出声了,很多游人就站在商铺的门口听书,等结束再离开。王杰魁还会在自己的表演中“插播”广告——“妇女月经病,快贴一品膏”,引得听众大笑。
由于茶馆与评书的紧密结合,来得多是常客,厉害的说书先生甚至能带火一个茶馆。除了听相声评书,还有表演京剧曲艺的茶馆。这类清音桌茶馆里,设有伴奏和配角,演员不化装清唱整出戏,有时也有名角、名票也光临。
清音桌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