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乙戏楼茶一碗 古曲梦回三百年(2)

2017-01-05 09:0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财神庙到老戏楼

准确来讲,正乙祠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年前的明代,那时,这里只是一座寺院。后来,到了清代康熙初年,浙江在京的银号商人们集资,在这里建立起了祠堂馆舍,并将正乙玄坛老祖赵公明和商人的祖先供奉在一起。

5

正乙祠戏楼内景 千龙网记者 姚飞摄

正乙祠自初建以来就有着明确的宗旨,即“以奉神明,立商约,联乡谊,助游燕”。商人们在此进行交换商业信息,约见乡人故友,祀神饮福,并集资筹办惠及乡人的慈善事业。每逢佳节,有不少人前来烧香许愿。

戏楼茶一碗,大梦三百年。正乙祠从财神庙变为戏楼,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仿佛戏曲的曼妙演绎,注定要在这皇城根附近闪耀起来。

18

正乙祠戏楼内景·戏台 千龙网记者 姚飞摄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江商人们对正乙祠进行了初建,祠内有戏楼,大堂有供集会,装潢豪华之考究,布局设计之新颖,皆为国内首创。逢年过节时,上演社火和木莲戏等传统民间戏曲。

2

正乙祠正门·水牌 千龙网记者 姚飞摄

到了清乾隆年间,为了更好地打造一个“饮馔宴乐之所”,浙商对正乙祠进行了第一次扩建。修缮后,戏楼内部高三层,戏台三面开放,两层舞台之间开有方形孔道,设吊钩,演出神怪戏时用来制造特效。

扩建时正巧赶上徽班进京,正乙祠又紧邻大栅栏、八大胡同、琉璃厂等南城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因此,这里也自然成了徽班进京的落脚点。从那以后,祠内鼓乐升平,高朋满座,曲目花样繁多,目不暇接,一时成为京城内最著名的戏楼。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