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古都学府的一片净土(4)

2016-12-19 09:1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平古都学府的一片净土

民国知名学府辅仁大学与抗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者电话联系了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的孙子历史学家陈智超。已经82岁的陈智超先生向记者介绍了,当时身为辅仁大学校长陈垣为何坚信自己要留在北平。

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占领了北平城。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迁,大批师生南下。当时,辅仁大学没有南迁的打算,陈垣校长认为沦陷区需要有一批人留下来主持正义。辅仁大学由于教会背景虽未被日伪接管,但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干扰。辅仁大学不接受伪教育部命令,仍遵国民政府之学制及校历、假期规定,使用原有教材,保持了北平古都学府的一片净土。

“抗战时期祖父陈垣留在沦陷区的北平,维持辅仁大学继续教育学生,在公开场合比如校庆、运动会上发表演讲,这一时期发表的著作也是利用历史来抨击敌伪汉奸。” 陈智超说,“祖父觉得自己有责任留在北平。”

陈智超著《殊途同归——励耘三代学谱》中提到,在辅仁大学,祖父利用一切场合教育学生。1942年4月,辅仁大学举行返校节,照例要开运动会。陈垣在运动会开始时讲述了一个孔子开运动会的故事。他说《礼记·射义》篇记载,孔子曾主持射箭比赛,让子路把门,宣布有三种人不能参加,“贲门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即败军之将、为敌人做事的、认敌作父的三种人。宣布完三条,不少人都溜走了。他巧妙地在公开场合警告汉奸,也是教育学生把名节放在第一位。

在大学讲坛上,陈垣以抗清不仕的顾炎武《日知录》和全祖望的文集做教材,以此勉励学生爱国。他还利用史学研究作为武器,连续发表史学论著,抨击敌伪汉奸。并且写成《明季滇黔佛教考》《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等宗教史论文及《通鉴胡注表微》,都含有讽今喻世﹑抒志表微的用意。

如今,辅仁大学校门处有几株玉兰树,春天时特别抢镜,过往行人也会驻足留影。这些青石教室、石狮栏杆并不与玉兰争芳,历经世事近百年,还有什么没见识过。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纪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