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读者要问,这样说,《西游记》是崇佛抑道喽?这样说,其实也不对。
我们看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打到西天雷音寺时,如来佛正在讲经:“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这是《西游记》里如来唯一一次具体讲经,但是一查就知道,这段很像佛教的内容出自《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下文简称《护命经》),这是部道教的经典,非常有名,柳公权就写过。我们现在的人不熟悉,但是当时的人非常的熟悉,所以作者让如来佛讲这个东西,读者、听众肯定会哈哈一笑,这算是一个笑点。
另外,在明朝很多人看来佛道是没有特别明显的边界的,尤其当时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认为儒释道三教圣人讲的都是一样的。
《西游记》里不止这一处体现“三教合一”,还有上灵山必须要从山下的玉真观后面上来,这体现了作者认为道教的内丹术修炼到一定程度,成佛成仙都是一样的。过凌云渡的时候,唐僧看到了自己的尸体,这个和内丹术里的出阳神抛却驱壳是一样的。唐僧上岸的时候,觉得自己轻轻的,原著里说“相亲相爱是元神”“洗净当年六六尘”这其实是明确的暗示,唐僧此时已是元神状态了。这又是道教内丹术的东西。
所以,现在的《西游记》,是借佛教取经故事的外壳,来讲道教的东西。
有不少文章说这本书是黑佛教或者黑道教的。那《西游记》在批判什么吗?
我们看下书里以道士形象出现的反派:车迟国求圣水的三位大仙;比丘国的国丈,他让国王吃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说是可以延年益寿;还有蜈蚣精,孙悟空说他是个“提罐子烧炉火的道士”,态度充满了不屑。这些虽然都是道士,但是他们不修内丹,修炼的都是旁门。什么是旁门呢?在菩提祖师给孙悟空传法的时候就已经批判过,这些旁门不重视“精炁神”,不重视人体内部可以自己修炼“丹药”,而是靠外在的小儿心肝、金丹圣水等等达到某种目的。
为什么会批判这些?因为这在明朝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当时很多社会精英甚至皇上都爱好这种“旁门”,一些非常恶心的东西,被当作可以延年益寿的补品。这种现象在许多当时人写的书里都有记载。
所以,《西游记》只是批判这种社会现象,并不是批判道教本身,但这些“旁门”的传播者往往是以道士的身份出现的,所以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容易以为《西游记》是批判道教,这是不对的。任何角度的解释都有它适用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容易不靠谱。我们解读《西游记》,应该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分析,既不能过度,也不能忽略它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