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这个故事和今天《西游记》好像不太一样啊?对比下就能发现:
第一,孙悟空住在花果山,山下有万丈深渊,这个和现在的《西游记》差不多,现在的《西游记》还说这个深涧是通往东海龙宫。但花果山不在大海里,而是在西域,就在唐僧去西天的必经之路上。
第二,偷仙衣、设仙衣会的情节,在今天的《西游记》被挪到了黑熊精身上,为了剧情需要,他偷的是佛衣,而且最后被分了一个箍。所以说,他的待遇跟孙悟空实际上是一样的。
第三,孙悟空在花果山被打败后,就地被压在山底下了,也没有去佛祖那里。这里的押字就是“唵嘛呢叭呢吽”。
第四,巨灵神,在这里只是做负责押送孙悟空而已,在今天的《西游记》里,他被编成了攻打花果山的先锋官。
看到了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这些内容都是为了作品的文学性被编来编去,没有特别深的涵义。所谓《西游记》是一个局,有天大的阴谋,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都是具有深意的,在这个前提下都是不靠谱的。
那么《西游记》就是一本热热闹闹、讲降妖伏魔的消遣小说吗?什么深意也没有?
其实,在元朝的西游记产生后,到我们今天看的就是今天看到的《西游记》产生前,大概在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之间,有大量关于内丹术的内容进入到《西游记》里,一般认为这是全真教道教徒做的。
比如孙悟空在须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口诀,这是全书里唯一比较详细的口诀,里面的“精炁神”“性命”“金乌”“玉兔”等,都是典型的内丹术术语。
再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那一回有配诗“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这首诗描写的谁?孙悟空吗?金箍棒吗?一查全真七子诗词就会发现:马钰“一点灵光晃太虚”,王重阳“一条拄杖名无著,节节辉辉光灼灼。伟矣虚心直又端,里头都是灵丹药”。灵光、拄杖屡屡出现,都指都是人心。还有“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摩尼珠”是佛教宝珠的梵语音译,道家称为丹,这个词在全真教徒的诗句里经常见。所以大闹天宫这段,作者实际是写了这颗真心的无穷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