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做到财富与德性的平衡
前途向才能开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获得投资资本以及包括上市后的惊人回报都会非常大,所有要做好财富与德性的平衡。节俭依然是面对财富的态度。可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也就有了财迷心窍,有的人贪得无厌,已经毫无限制地成了一种失控的冲动。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置任何道德规范于不顾的无情获利行为。他们的贪欲永不满足。获利过程中绝对无度而又是冷酷无情。
斯密视道德合理性的实行,需要一个自由市场社会。他解释说,通往德性之路与通往财富之路,对于这些阶层来说是同一条道理;也即,对于独立的专业人士、制造商、贸易人士等中产阶层来说,市场成功本身依赖于诚实和道德正当性的声誉。
财产很少与品德或应受奖惩相关联,德性的真正妨碍在于:原始的激情、极度的偏执和可怕的迷信。所有这些,都对人们头脑中的那些堕落的激情和根深蒂固的偏见发挥着作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确实好像我们的感知就是物质存在的图景,在事物合理的秩序和平衡失去之后,代之而起的一定是极大的不安和焦虑。心理上的躁动使个人与他的道德责任相分离,另一种诊断是,对证据的贪得无厌的渴求所导致的病变。整体上看来,一旦将这个道德证据拿走,所有社会就会顷刻间解体。因为,正如人们之间的相互信赖和信任,是所有社会的一个主要纽带,如果这个被拿走的话,一个人就必须将信任都寄托于另一个人说了些什么上面,如此一来,猜忌和怀疑必定到处横行。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分类,经常为人们所重新定义。是指每个人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机遇都成为所有者,允许作为私人进入公共领域,并且获得财产和受到教育。财富的生产是社会的,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但分配过程是一种私有的方式,只有少数拥有并控制生产方式的人以此来分配绝大多数财富。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中:财富的分配,在物质的收益方面和功能性知识方面被高度控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哲学回归百年启蒙运动得以实现
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在切切实实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推进着社会进步,在改变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互联网从技术发展到民间普及应用中的诸多大事,都一步步向国内公众启蒙着有关互联网、网络社会、网民生活、公民、网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新观念。
基于此,我们需要一场启蒙,聚合、彰显、推动散落于各阶层的智力资源。而只有在商业上探索、探索出符合这个时代的商业逻辑与文明才有价值,其他都毫无建设性意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与创新更多的普及了商业社会的思维,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理性和商业伦理,使得达成共识成为可能。只有对企业的主体进行启蒙才有未来。
这得力与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学习和思考。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责任,在当下,媒体人与新闻学者教授在话语权与责任担当方面是推动剂与催化剂。历史责任我辈担当即是责任也是压力,应顺道而为、顺势而为力推尊师重道,让文化的归文化,商业的归商业。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把人的思维碎片化,很难呈现给你一个完整的理性思考的故事。之间的逻辑是要靠你自己去填补的,它彼此之间是没有逻辑的。背后缺乏整体的逻辑关系这是硬伤,这是一个碎片化的、缺乏世界观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没有完整的记忆可言了。而没有记忆就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在碎片化的时代,需要理论支撑、需要理论启蒙,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而非资讯。知识比资讯要高一个层次,因为知识是有体系、有逻辑推进的,是有证据链供应的。这样看一个东西,来龙去脉是清晰的。凡是有主体性的人,一定不是碎片化的存在,一定是有一个有自身逻辑的主体。
《道德经》就是这样的一个主体,它提供的知识体系无论是从具体内容还是理论支撑都满足了逻辑的体系和启蒙的手段。不仅提供知识,还贡献给读者智慧,《道德经》经典基于丰厚文化土壤的支撑和移动互联网科技的结合必将更具启蒙的理性与爆发力。《道德经》5000年短短五千言,说成是人类福报的最高智慧是无可厚非的,老子之德乃是德配天地贯日月,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真谛,而与时代的完美结合阐述的就是目前的两条道,一条是中国梦的大道;一条是移动互联网的大道。
道经和德经也必须和这两条道相结合,作为中华民族知识宝库的价值回归,道德经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重大。这是一种回归精神家园的感觉。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必将是“移”生万物,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世俗功利来比,老子的思想在现实的作用来看,应该是具有启蒙的作用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学无忧等带入的是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回顾。另外,《道德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巫术的束缚、去神秘化。上关乎宇宙,下关乎个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道而为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