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生灵的歌”艺术展持续数月来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参观。多个在敦煌当地由于保护原因而难得一见的洞窟,在喜玛拉雅美术馆中以复制窟的形式公诸于世。
这些极其珍贵的洞窟中究竟藏着哪些瑰宝与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邀请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和她的同事们,为您介绍那些神秘的洞窟里的别有洞天。
莫高窟第158窟内景
最动人的涅槃窟
在敦煌留给后人的735个洞窟、2400多尊彩塑和4.5万平方米的壁画里,藏着无数跨越千年的文明密码。有人去敦煌朝圣,有人去品味艺术,也有人去寻找历史。
梁思成通过一幅莫高窟内的壁画在山西发现了一座寺院——大佛光寺;陈寅恪面对被洗劫的藏经洞读出了“吾国学术之伤心史”;常书鸿循着壁画上的画作读出了一部古代中国美术史。在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看来,走进敦煌莫高窟就如同面对文化的海洋,每个人都能在这片海里体会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莫高窟第158窟是敦煌最著名的涅槃窟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一般不大规模对公众开放。
所谓涅槃窟,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时的景象,第158号窟是敦煌涅槃窟中面积最大,也是最令人震撼的一个。
如果说每一个洞窟都是一座博物馆,那“博物馆”内有三大看点不可不看,一是主塑像,二是壁画,三是窟顶结构。
涅槃窟一般都是长方形的,窟顶形似棺盖,第158窟也不例外,窟中静卧着一尊长达15.6米的石胎泥塑卧佛像。释迦牟尼佛进入了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他睡姿安详、神情恬静,安详自信,丝毫没有痛苦和恋世之感。
在四周的壁画上,菩萨、罗汉以及各国的王子等,或赞叹,或恐惧,或伤心哀嚎,不同的修行者对佛陀的涅槃流露出了全然不同的理解。
樊锦诗说,每当心里有苦闷与烦恼时,她都忍不住想走进这间洞窟,佛陀泰然自若、恬静美好的神情,能让人瞬间忘却许多烦恼。有时候,她甚至觉得佛陀在对自己讲话。
像这样表达涅槃主题的卧佛在日本、印度、韩国都有,但公认的是,敦煌的这座大卧佛及洞窟里的壁画是最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