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老为何那么“赞”:熟悉所有曲牌、词牌,却从没穿过一件名牌
身穿一件朴素的薄外套,脚踩一双黑布鞋,白发苍苍,笑脸盈盈,在深秋的晨曦中远远向我们招着手,这是人民网文化频道记者与阎老初次相遇时的场景。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半个月后,老爷子便病倒入院。
如今,老爷子走了,我们内心仍然哼唱着他的歌,脑海里重温着他的剧,内心怀念他“呵呵呵”的标志性爽朗笑声。
作品好。从艺65年来,他“始终唱响主旋律”,但他的作品里几乎没有“硬梆梆”的东西。“他始终依靠真诚去征服观众,”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作曲家温中甲评价,“他在创作时不是简单地把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直接放在作品里,或是做标语口号式的处理,而是用一种深沉情感和人文情怀,追求艺术的质朴和完美。”
作风好。在阎肃同志艺术成就研讨会上,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说,阎肃从不耍大牌、也不摆老艺术家架子。“他平易近人,和大家一起吃盒饭,一起在后台候场,没有任何的特殊化待遇和享受。”二炮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著名词作家屈塬,回忆了阎肃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面对猪肉白菜馅饺子时满脸的陶醉感、吃火烧时用手小心接着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饺子打包下顿再吃、抽了半根烟掐灭下次接着抽……“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词牌,却不了解奢华的品牌,没有见他穿过、用过一件名牌。脱下戎装,一身布衣,就是一个诙谐风趣的老大爷。”
1964年,阎肃(第三排左数第四位)和《江姐》剧组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