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的缅怀 万人送阎肃

2016-02-19 08:32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一点一滴的缅怀 又小又暖的故事

当阎肃的儿子阎宇怀抱阎肃的遗像引领着官兵抬着灵柩走出告别大厅时,等候的各界群众自发地站在两旁,齐声高呼“阎老,一路走好!”这是2月18日上午各界群众向著名艺术家阎肃同志做最后告别的场景。来自全国各地近万群众2月18日上午9时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号告别大厅,向阎老做最后的告别。

老百姓最爱阎肃

春节期间,阎老逝世的消息让喜爱他作品的群众内心十分沉痛,很多人得到告别仪式信息后不远千里赶到北京,就为最后见上阎老一面。昨天上午8时,当记者来到告别大厅门口时,见到从石家庄专程来到北京参加告别仪式的郭金斗,他告诉记者:“我的家乡是保定,和阎老是老乡,阎老创作的作品是我特别喜爱的,很多作品我都会唱。”说着,他唱起了《红梅赞》。

上午8时半开始,告别厅外排起了长队,记者在队伍中见到了来自重庆大学校友会阎老的校友们,重庆大学校友总会常务副秘书长任鸣老师是受学校领导的委托从重庆赶过来向阎老告别的,他告诉记者:“阎肃在重庆大学上过两年后去当兵,是我们重庆大学的校友。前两年,我们曾邀请阎老为我们的学生作报告,那年他刚刚过80岁,作报告时报告厅里挤得水泄不通。老爷子的语言很有感召力,也很风趣,文学和艺术的修养都很高,他风趣地称自己是80后。”

老爷子能守住本分

著名主持人陈铎也是一早就来到八宝山等待向阎肃做最后的告别,陈铎说:“他曾经说,做人除了有天分、勤奋,最重要的是要本分,而这个本分恐怕被很多人忽略掉了,因为时代变了,年龄变了,环境变了,可能搞不清自己的本分应该是什么。老爷子还是很清醒的,从没有把自己当作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有一次我们一起到这里来参加别人的告别仪式,经纬不认识他,把他轰到一边去了,他也觉得没什么,一边就一边吧。这个本分说起来很清楚,但要真正守住这个本分,难度很大。”

音乐制作人李广平在送别阎老的队伍中,他说:“他没有架子,他跟我们这些后辈特别谈得来,他也很虚心地向现代的流行歌曲学习。他是一个不断地在进步的人,你看他七十多岁八十岁了,还在写,去年还在写歌词,写出的歌词功力不差,跟得上趟。李春波去年跟他有过一次合作,他写了两首歌,我听了觉得特别好,还挺时髦的,与现代没有隔阂,所以我特别尊敬他,是写歌人的典范。”

阎肃老人策划了很多电视晚会和电视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我家有明星》与阎肃合作了三年,节目组昨天集体来向阎肃告别,歌手王洁实说:“老爷子和我们合作了三年,他始终和我们就像家里人一样,从来没有特殊过,总是自己来自己去,不带助理,录制过程中和我们一起吃盒饭,和我们一起熬夜,和我们一起辛苦,因此我们很敬重他。”

他像父亲一样关怀年轻人

空政文工团的青年歌手刘一祯流着泪和阎老做最后的告别,她哽咽着说:“阎老对待我们就像父亲一样。我记得当年我刚刚来到文工团,还是一个普通战士,来到北京感到很无助,阎老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去帮助一个新人,那时候甚至我去食堂打饭,他都怕我吃不饱,叫他儿子到食堂找我,让我到他家里去吃饭。很多时候,当我没有主见,或者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我就会去阎老家坐一坐,跟老人聊聊天,老人就会指导你,告诉你怎么往前走。我曾在西藏甘巴拉和战士们许下一个诺言:‘等我有了成绩我回来看你们 。’在海拔五千米高原上有各种不适。到了2003年我出了专辑后, 我想要不要再去看战士们,因为高原反应让我有些畏惧,阎老说:‘战士们驻守边疆是对祖国的一种承诺,你作为文艺战士对战士的承诺应该怎么办?’他的话为我指引了方向,我咬着牙再次去了甘巴拉边防。 ”

现在是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的歌唱家陈小涛也对阎老有深厚的感情,他对记者说:“我是阎老看着成长起来的,所以听到噩耗,我第一时间赶回北京。他对年轻人的关怀是时时刻刻的,当年我演唱的《变脸》也是阎老创作的歌词,他不厌其烦地改动歌词,使这首歌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这首歌后来获得了很多荣誉,也被全国很多的变脸演员所使用。后来,他跟我说:‘我们不要他们的版权费,这首歌是公益性的歌曲。’他那种博大胸怀也深深感染了我。”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