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唤醒年味儿 勾勒市井各业百态(3)

2016-02-05 09:18 文汇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勾勒市井各业百态的上海年画,蕴含了民俗学第一手珍贵文献资料

44

合家欢年画。一家三代,其乐融融,母亲照顾幼童,孩子们敲锣打鼓,吹奏唢呐,里屋孙子向爷爷撒娇,绽放的梅花点出了季节,整个画面洋溢着活泼祥和的气氛。

月份牌引入西洋透视法和水彩画法,贴合新兴市民审美

20世纪第一个10年后,从中国传统年画中的节气表、日历表牌演变而来的月份牌绘画,逐步取代小校场木版年画,嬗变出上海年画史上新的历史时期。在艺术传承上,上海小校场年画可以说是月份牌的“祖宗”。

当时上海商业贸易繁荣,外商们为了吸引中国买主的注意,学习中国商号赠送顾客年历的做法,将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美女寿星等内容印在广告上,画纸考究,印刷精致。逢年过节,这种漂亮实用的月份牌极受中国百姓欢迎,被买来悬挂张贴,或赠与友人。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不同的时代需求。在月份牌风靡时期,上海画家发现,仅有传统技巧远远不够,需要新的表现手法加以补充。周慕桥等引入西洋绘画中的透视法理论,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因符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而广受欢迎。后来他还融合西洋和传统绘画的优势,在20世纪初创造了大量具有鲜明海派风格的新颖广告画。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许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