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猴戏虽热 断层难再续(2)

2016-02-03 07:5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几十出戏常演的只剩一两出,南派北派同遭困境

詹磊扮演的孙悟空。

现状

几十出猴戏只剩《闹天宫》

《西游记》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曲折离奇的故事为猴戏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几年,因为过于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猴戏成为禁戏。杨少春说,他1951年进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学校的老师也不再教猴戏了。他所会的一些猴戏,全都是小时候在家里耳濡目染学习的。

1954年,被打入“冷宫”的猴戏焕发了一丝生机。因为京剧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猴戏又能克服语言障碍展现在国际舞台上。按照周总理指示,著名编剧翁偶虹将传统猴戏《安天会》改编为《闹天宫》。《安天会》中被天兵天将打败的孙悟空,在新编作品中反败为胜,成了正义的一方。随后《闹天宫》也就成为为数不多的被保留下来的猴戏。但很快又碰上“文革”,杨少春这一代人对猴戏的学习只能止步于《闹天宫》。

杨少春说,南派猴戏多是连台本大戏,而北派猴戏则以折子戏为主,但总结下来都有几十出,可是到了他们这一辈除了一出《闹天宫》,几乎就没有别的剧目了。他曾经把自己在家里学到的一些念白加在《闹天宫》的演出中,同行都觉得很新鲜。

谈到猴戏的没落,严庆谷也深感遗憾。他说自己学了三十年“悟空戏”,但所会的也不过是一些皮毛,能演出的也不过才六出。让他更紧张的是,学习“悟空戏”的人也越来越少,“我的上一辈中演‘悟空戏’的老艺术家还有好几位,现在上海京剧院除了我,就只有我的一个徒弟,真害怕郑派‘悟空戏’从我们这里断了根。”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