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松鹤延年》风格相同的《呼龙招鹤》
《松鹤延年》
工笔与写意的完美结合
王鸿勋说在职场生涯的大半生里都没时间专心画画,这一直是心头最大的遗憾。2006年,他正式办了退休手续,高高兴兴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画笔。当天,他开始创作《松鹤延年》,这幅画画了三天。这之后,把工笔、写意相结合的画法成为他的一个作品系列。王鸿勋说:“创新的想法,从跟李苦禅开始学画时就有了,老师说‘学我,不要像我’,我想怎么才能不像他呢,就是出新,走一条新路出来,老师当时话里的意思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里。”
2015年创作的《梅花小鸟》
《梅花小鸟》
民间窗棂与现代艺术线条
2010年左右,王鸿勋给一位美术馆的前同事画了《梅花小鸟》,当时他受到中国民间的窗棂的启发,采用了圆形纸,而且梅花的枝干都采用了90度角、横平竖直的线条,绘画工具是中国传统的笔、墨、水彩,但整幅作品看上去却完全跳出了中国画的制约,甚至具有了现代艺术的鲜明特征。
对这幅画,王鸿勋照样没有什么高深、晦涩的解读,他笑说:“这叫旁门左道,哈哈!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构成,画面上的小鸟我也不知道是喜鹊还是什么鸟,反正当时就想这么画。那段时间我接连画了几张这样的作品,应该超不过10张吧,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热衷于画小猪了。实际上,我老是想去探索点新鲜的东西。”
《松鹰图》
水墨画最见大师功底
王鸿勋的性格豪迈、随性,这种性格一是体现在他的画法创新上,另外特别能体现在他的水墨作品上。比如王鸿勋1979年的作品《松鹰图》,在他的这类作品中,完全没有了《松鹤延年》的浮世绘味道,没有了《梅花小鸟》的现代派风格,而扎扎实实的中国画技法表现力,体现了大师级别画家的深厚功力。
王鸿勋认为,在他那一辈的老画家中,有许多基本功深厚的人在寻求探索,但现在社会的浮躁让“创新”变成投机取巧:“现在有一种现象,传统的东西学不到手,就拿出所谓自成一格的东西,说是创新,这就是瞎掰了。”信报记者 王大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