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文学如何先锋?(3)

2016-01-18 09:44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三十年,文学如何先锋?

马原,1953年出生于辽宁锦州。当过农民、钳工。1982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西藏,任记者、编辑。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曾是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代表作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上下都很平坦》、《虚构》、《旧死》等。2012年,携长篇小说《牛鬼蛇神》重返文坛,最近发表长篇小说《纠缠》。
残雪,原名邓小华。195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原名邓小华,祖籍湖南耒阳,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1970年,进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边疆》、《突围表演》等。2015年,获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英国独立外国小说奖等重要国际奖项提名。最近,出版长篇新作《黑暗地母的礼物》。 余华,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山东高唐,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自1985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后,接二连三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等国际奖项。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2015年,出版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苏童,原名童忠贵。1963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凭《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等作品,成为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红粉》、《米》、《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2015年,凭《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格非,原名刘勇。1964年出生于江苏丹徒。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格非于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鸟攸先生》,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从此以“叙述空缺”而闻名于先锋作家群。而198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格非有英、法、日、意等语种的单行本在国外出版。2015年凭“江南三部曲”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傅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