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在太庙艺术馆拉开序幕,系列展的第一部为《穿越敦煌》。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初重大的文化发现,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之一。
战乱年代,中国文物大量流失到国外,敦煌也不例外。敦煌吸引了一批批的外国探险家,其中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伯希和以及俄罗斯探险家奥登堡于上世纪初期到过敦煌,并拍摄了不少敦煌旧照。不过,最系统和最完整的照片是民国时期中央日报社摄影部主任罗寄梅于1943年所拍。可惜的是,罗寄梅所拍摄的近3000幅珍贵的敦煌旧照,并未留在国内,而是被带到美国,并被普林斯顿大学收购。
在《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之前,远在大洋彼岸的普林斯顿大学刚刚举办了“意象敦煌”国际学术研讨会,罗寄梅所拍摄的部分敦煌旧照,也在这次会上展出。一系列密集且极具分量的艺术展,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敦煌曾经的辉煌。
20世纪初的莫高窟
今天开幕的《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以敦煌为主题,有意思的是,去年岁末美国也掀起了一股敦煌热,全世界敦煌研究者齐聚普林斯顿大学研讨敦煌文化,中国记者罗寄梅七十多年前拍摄的一组敦煌石窟旧照同期展出,引起不小轰动,这组拍摄于1943年的旧照,1949年后流失到海外,国内很多敦煌研究者还是首次看到。
上世初敦煌莫高窟被发现,吸引了一批批外国探险家,其中伯希和(1908年)、奥登堡(1914年)曾拍摄了不少敦煌旧照,不过,最系统和最完整的敦煌照片还是时任中央日报社摄影部主任的罗寄梅于1943年所拍。可惜的是,罗寄梅所拍摄的近3000幅珍贵的敦煌旧照,并未留在国内,而是被带到美国,并被普林斯顿大学收购。但很长一段时间被束之高阁,其研究价值未被充分发现。随着最近几年“敦煌热”的出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才决定与中国专家合作,全面整理罗寄梅拍摄的敦煌旧照片。有朝一日,这些未曾谋面的旧照片,或许能让我们全面地了解敦煌的过去。
罗寄梅拍摄一年多时间
罗寄梅,湖南长沙人,1902年出生,黄埔六期学员,1926年参加北伐,1929年北伐结束后,罗寄梅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文艺处任干事。1930年7月,罗寄梅与王平陵、左恭、钟天心、缪崇群、傅述文、程方、聂绀弩等40余人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文艺社,这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文艺社团,成员众多。因此机缘,罗寄梅与张大千、张善子、徐悲鸿、齐白石、蒋碧薇、傅抱石、李可染、吴作人、黄苗子、郁风、潘玉良、叶浅予、郑振铎等众多文化名人维系着极好的友谊。1938年,罗寄梅到中央日报社任摄影部主任。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由于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学术界开始重视对西北的考察,由当时的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机构先后派出了考察组,到包括敦煌在内的西北地区进行考察。向达、石璋如、劳斡、王子云等考古学、美术史等方面的专家相继来到敦煌进行考察,而著名画家张大千也在这个时期到敦煌进行壁画临摹。
1943年,国民政府决定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对敦煌石窟进行保管和研究。作为筹备组的负责人,画家常书鸿先生为筹备研究所作了很多准备工作。其中一项计划就是要对敦煌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洞窟进行全面的拍摄存档。罗寄梅承担了这项拍摄任务。1943年,罗寄梅受聘为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偕夫人到敦煌从事摄影工作,他们有计划地对石窟进行全面的拍摄。
那个年代,莫高窟没有电,洞窟里光线很差,罗寄梅是如何对洞窟内的壁画进行拍摄的呢?由于莫高窟坐落在大泉河西岸,所有洞窟窟门都朝东,每天早晨,阳光照射到洞窟的正面,而在洞窟后壁往往终日见不到阳光,特别是有一些洞窟中央有中心塔柱,正好把阳光挡住,周围的壁画也不容易看清。当时张大千等人在洞窟中作画,如果要画洞窟内部或者后壁的壁画,就只能点着蜡烛画画。据说由于张大千一行大规模在洞窟中临摹壁画,致使敦煌县城所有蜡烛都被他们买光了。
而要拍摄壁画,用蜡烛光显然是不行的。罗寄梅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利用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洞窟里,在洞窟内用白纸或白布第二次把光线反射到墙壁上。这样,在很多洞窟的后壁,本来是光线照不到的地方,罗寄梅也拍摄了十分成功的照片。罗寄梅在中央日报社是专职摄影记者,他拥有那个年代最好的照相机,通过报社,他还可以得到较好的进口胶片。从拍摄到胶片的冲洗,照片的印制,都是罗寄梅夫妇亲手操作的。白天在洞窟内拍摄,晚上就在自己布置的暗房里洗印照片。
在敦煌一年多,罗寄梅拍摄的范围涵盖了差不多莫高窟的所有洞窟。一些重要洞窟,他不仅拍摄了全窟壁画的主要内容,还拍摄了很多壁画局部照片,如单个的菩萨、天王及供养人像,以及飞天、金刚力士等。如西魏第249窟、隋代第427窟等窟,对四壁上部飞天进行单个连续拍摄,如北周第428窟、唐代的第217窟、五代的第61窟等窟,则是对全窟的每个部分都进行了拍摄。当时罗寄梅是按张大千的编号进行记录的,现在经核对,他拍摄的内容涉及到莫高窟327个洞窟,以及榆林窟的21个洞窟。此外,罗寄梅还拍了不少反映莫高窟、榆林窟的洞窟外景和周边环境的照片,包括当时敦煌县城的人物风情和月牙泉风光等。这些照片反映了敦煌石窟的主要内容,其系统性和完整性是以前伯希和(1908年)、奥登堡(1914年)等外国探险家的照片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