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听到”了裘先生是最大的满足
戏剧评论家齐致翔:
这个戏的创作者包括看戏的观众,也包括我在内,都是戏痴,就是裘盛戎的戏迷,但是我们从戏中缅怀的不仅仅是裘盛戎,而是裘盛戎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也就是戏魂。从这个戏里我们又“看到”了裘先生,又“听到”了裘先生,给了我很大的满足。当然我们去评价一个戏,既要从感性出发,还要有一种理性的分析。这个戏确实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但还可以有第二步、第三步。这个戏是朴实无华的,是把裘盛戎重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一点撞击了我们的内心。但就像裘盛戎在戏里说的,现代戏难呀,除了唱之外,髯口也没了,马鞭也没了,表演上很多身段也都没了,怎么演呢?比如汪曾祺和汪本贞,这两个人物本身从行当设计上来讲虽然分别不大,但毕竟还是有。
其内容的分量不亚于任何一部影视戏剧作品
著名导演任鸣:
首先《裘盛戎》是一个好看的戏,从内容上讲,它不比任何一个戏剧作品,无论是电影、话剧、舞剧的分量轻,它有思想而且深刻,能够感觉作者是有话要说,主创是有话要说,是真的从艺人本身、从人本身去表达,真正回归到人了。其中关于人的分析,关于人的深刻性,不比任何艺术形式差,话剧能不能做到这份上,我脑子里都画问号。从形式上讲,也有传统京剧自己的手法和特点,另外绝对有现代意识,如此自由地去表达我觉得非常好,特别是人物的意识跟他的内心世界的转换,很自如。人物给人印象很深,裘盛戎及其夫人、汪曾祺、方荣翔等等,人物都能够立得起来。再有就是音乐非常好,有的戏唱也可以,不唱也可以,但这个戏是在最该唱的时候唱,这个时候即便是话剧的大段独白也顶不上劲。这时,观众一定听着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