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下的民谣(2)

2015-12-10 08:10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光环下的民谣

小河

演出赚钱了?

主办方觉得有点“蒙”

不管民谣音乐人做音乐的初衷是什么,如今的他们确实已经走入大众的视线,还有不少登上了剧院和体育场馆。但对于这些演唱会的主办方来说,稳赚不赔的情况只是个例,经营民谣演出还远远谈不上赚钱。

树音乐是一家主办过多场民谣演唱会的公司,10月24日“野孩子”北京工体馆的演出就是由他们主办的。也只有在那一场,工体馆内4500张可售票全部售出,临开场前,还出现了黄牛票贩加价几百元兜售高价票、甚至出售假票和假工作证的情况。

“‘野孩子’工体那场确实赚了钱。”自打“野孩子”工体演出之后,树音乐创始人、CEO姜树不知道被媒体记者问过多少次,也不知道这样回答了多少次。但之后,他都会再跟上一句,“我们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火,之前觉得能持平就差不多了。”

工体馆的火爆,更像是意外之喜。因为从去年开始,树音乐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过一系列的民谣巡演,同样有“野孩子”这样老牌的民谣团体,同样有北京、兰州、西安、南京、武汉这几个城市,“但一多半是亏损的。”据姜树介绍,在这几场演唱会中,只有在北京和上海,他选择的是几千人的场馆,在其他城市,他们都是在只有千人左右的剧场演出。“1000人的剧场能坐满,就觉得不错了。”姜树这样描述在武汉的演出。

做不到每场都能赚钱还只是一方面,让他觉得更“蒙”的是,作为主办方,他没办法预判演唱会在哪些城市能大卖。他本以为,在南京、厦门这些经济情况较好的南方城市,民谣的接受度会高一点。可这两年下来,姜树发现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

“在西北,民谣演出的反响有时候反而更好。”姜树念叨着,“可能和西北人热辣的性格有关系,爱热闹,直爽,情绪一点就‘着’。”他记得,“树生长的声音”巡演到甘肃和西安时,不少大爷大妈带着孙子孙女进了剧场。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此之前根本没听过民谣,也不知道台上抱着吉他、敲着鼓的人都是谁。“不过,台上唱得好,台下就有掌声;台上的歌手一呼喊,台下就有站起来的。”姜树回忆,“但是在南方的城市就不太一样,厦门和南京那几场就比较安静,大概是那些城市的人的性格比较细腻。”

后来,姜树找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预判能否盈利——看场馆的租金价位。“场租贵的地方很难说每场都赚,在场租便宜的地方才能回本。”姜树自己盘算,在北京,要上工体这样的大场馆,租场费是20多万元的“天价”;在北展剧场、世纪剧院一类的中型剧院,租场费是10万元左右,非周末的时候是8万元。“相比之下,在其他城市就便宜得多。武汉7万元,兰州就更低,只有两万多元——在这种城市演出,当然就赚钱了。”

比起这种在二三线城市回本的做法,“好妹妹”在工体场众筹演出的可复制性更让人疑惑。众筹办演出意味着,只有筹到了钱,才能举办演唱会,但工人体育场这样的大场馆显然是要先交场地的订金。而“好妹妹”的经纪人奚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每位观众99元的众筹票价,只能回收演唱会成本的三分之二,聚橙与京东平台的联合支持,才是这场演出得以进行的保障。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与其说这是众筹的胜利,不如说是一场成功的营销事件,是否还会有其他民谣音乐人走上工体场,并不好说。

“歌手的知名度确实高了,但能举办大型民谣演出的还只是个例。”在姜树看来,现在的民谣演出仍处于从几十人、几百人的小酒吧和Live House向千八百人的“小体量”剧场转型的阶段。而在他下一年的演出计划中,巡演场次依旧是十场左右,跟今年以及去年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当然希望明年就能回本和盈利,但是能进万人体育场的,仍旧是周杰伦、陈奕迅那几个港台流行歌手,跟他们比,民谣差远了。”姜树说。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