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油叶”从小众到主流 四年间票价涨了10倍

2015-12-31 08:34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四年前开专场只有100人 12月31日晚登工人体育馆

12月31日晚,“麻油叶”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不乐意”跨年演唱会。这将是这个以往被定义为“小众音乐松散民间团体”成立以来,正式登上具有标志意义的工体馆演出。但他们自己却起了一个“不乐意”的主题。对于喜欢“麻油叶”的人来说,这是一次聚会;对于还不知道他们的人来说,这是2015年内地音乐产业从“传统明星市场”转向“粉丝分众市场”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麻油叶是谁?

“麻油叶”是由马頔、宋冬野、尧十三等十几位散居在各地的民谣歌手,组成的一个民间民谣组织。“麻油叶”的名字其实就是来自“马頔”的分拆“马由页”,他们向听众普及了“頔”(di,音“笛”)这个字的念法。

12月31日晚在工体的演出汇集了“麻油叶”的主力阵容:麻油叶组织创始人马頔、自诩“口水民谣歌手”的宋冬野以及尧十三、贰佰、崔跃文,丢火车乐队。

四年间票价涨了10倍

和“马頔”现在可以用“走红”来定义,他们跟“好妹妹”等新人一起为内地音乐产业带来了新的转变。

“麻油叶”成立于2011年,第二年的4月21日,“麻油叶”在北京麻雀瓦舍举办了成立一周年“不叫事儿”主题演出。据马頔回忆,那次演出现场门票60元,真正售出的门票只有100张左右(二周年门票80元,三周年涨到100元且限量1000张)。仅用了四年,随着宋冬野的《董小姐》、马頔的《南山南》、尧十三的《北方女王》等单曲被年轻听众广泛传播,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在工体馆售卖280元至680元主流商演票价的艺人。

社交媒体带火“麻油叶”

相对于这种“红”,骂他们的听众也相当多,而且包括喜欢万晓利、李志等“麻油叶”前一代民谣歌手的乐迷。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简单来看,“每一代年轻人都需要区别于上一代的偶像”是“麻油叶”走红的大背景。“麻油叶”基本由“85后至90前”的成员组成(马頔1989年、宋冬野1987年、尧十三1986年),甚至他们本身就是万晓利等的歌迷,但他们的表达方式从一开始就与“老炮儿”完全不同,自嘲、自黑式的歌词暗合新一代民谣听众的趣味。

2011年微信、陌陌等手机社交应用上线,进一步打散了传统音乐的传播渠道,“听朋友分享的歌”成为一种潮流。而善于跟听众互动的“麻油叶”们迅速积累了人气、推广了作品。再加上选秀节目中的翻唱,又反过来带动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进一步发酵。“上一代”民谣歌手的微博粉丝数,万晓利20万、周云蓬51万、李志27万。而“麻油叶”中,马頔74万、宋冬野66万、尧十三20万、陈粒54万。

对于“麻油叶”,老听众们可以不喜欢,但得承认“未来的主流文化是属于现在年轻人的”。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刘珲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