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和她心中的黄金时代(4)

2017-02-23 08:5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黄金时代”来临了

萧红是天生的创作者。许鞍华导演曾经说过:“她写特别残酷的冷和饿,居然写出诗意。她的文章里,大自然的美与人的惰性和残酷形成反差,而自然特别残酷时,人又特别温情。她在这方面肯定是个天才!”这种才情的源泉除了萧红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外,还有她对知识的无限渴望。

《黄金时代》电影截图

读书写作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为疗情伤,萧红于1936年7月东渡日本。在日本,萧红经常写信嘱咐萧军寄书给她。

“这里的天气也算很热,并且讲一句话的人也没有,看的书也没有,报也没有,心情非常坏,想到街上去走走,路又不认识,话也不会讲。昨天到神保町的书铺去了一次,但那书铺好像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这里太生疏了,满街响着木屐的声音,我一点也听不惯这声音……你还是买一部唐诗给我寄来。”

在东京,原本就身体虚弱的萧红由于天气原因经常伤风感冒,即使这样,对于写作她也丝毫不放松。

1937年 萧红在日本东京

“二十多天感到困难的呼吸,只有星座是平静的,所以今天大大的欢喜,打算要写满十页稿纸。”

1936年9月4日,萧红到东京近一个半月,完成了一个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家族以外的人》,之后还写了一系列自己乡村生活记忆的小说。

在日本的这段时间里,萧红领悟到自己的“黄金时代”来临了。

《黄金时代》电影截图

“希望固然有,目的也固然有,但是都那么远和那么大。人尽靠着远的和大的来生活是不行的……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 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 ……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

对于萧红的“黄金时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一生穷苦、颠沛流离的女子找寻到的“黄金时代”究竟是什么?我更愿意理解为她在写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寄托与归宿,这样的人生对于萧红来说才是圆满的。没有外界压迫,安心创作的黄金时代。

萧红笑得最开心的一张照片 1940年摄于香港

以前有人曾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但千万别活成她那样。”现在回头想想,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她的人生其实比小说、比影视活得更精彩。

这是属于她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