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的皇家行宫如何“沦为”今日的寻常巷陌(3)

2016-12-30 09:0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不管鸡是为了荣誉而在清晨高歌,还是因为纯粹的自然规律难以抗拒清晨发声,鸡鸣都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是吉祥的预兆。因此,“鸡鸣”也出现在不少地名之中,比如:鸡鸣驿、鸡鸣寺、鸡鸣山、鸡鸣岛等等。

河北鸡鸣驿

在北京,也有这样一个地方以“鸡鸣”命名,那就是位于南苑街道的鸡鸣胡同。

说起鸡鸣胡同的历史,还要从它所在的南苑开始讲起。经常坐地铁的朋友可能对北苑这个地名十分熟悉,而南苑就是与北苑相对而言的所在,“苑” 基本字义之一为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

自古以来,包括永定河在内的多条河流经南苑地区,形成大片湖泊沼泽,草木繁茂,野生动植物大量聚集在这里。随着辽、金等统治者将都城定在北京,南苑便成了皇家狩猎的最佳去处。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在南苑圈地建了一个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下马”是指这个地方距离皇城非常近,刚骑上马走不了几步就到了,“飞放”就是指纵放鹰雕、海东青捕捉大雁、天鹅等大型野禽的活动,“泊”指这一地带地势低洼,积水时形成的景象。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颁旨修整并扩展“下马飞放泊”,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几十倍,并更名为南海子,为了防止动物逃逸和老百姓入苑私自捕猎,还修了大约一百二十多里的围墙。这时的南海子,“七十二泉长不竭,水田漠漠似江南;蒿草深处獐鹿聚,芦苇陂塘雁影来。”尤其是金风送爽时节,更是别有一番景致,被列入“燕京十景”,名为“南囿秋风”。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王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