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无处不在”
《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文章刊出后也颇受争议,业内人士认为,批评影评作假没问题,可是文章颇有为《摆渡人》洗白之嫌,而《摆渡人》目前的反响确实欠佳。有著名影评人就以《豆瓣和影评人搞不垮中国电影,烂片才会》为题予以回击。《摆渡人》片方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对于电影评论的态度是欢迎任何的批评与赞美,希望电影评论有自由表达的空间。
一位猫眼评委表示,影评人收红包、雇水军抬高自己踩低别人等事,在中国确实都有,但若以《长城》、《摆渡人》打分低就质疑中国所有影评打分未免有失偏颇。而一位观众则表示,自己并不是依据打分而决定是否看一部影片,而是自己看完电影后,会对照一下自己的打分,看一看猫眼专业评委的短评是否与自己的判断相一致。
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年前,水军刷高口碑会给一部影片造成声势,但是目前中国观众的观影经验越来越丰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想通过影评或者评分来误导观众会非常困难。
尹鸿教授表示国人在电影环境中需要的是自救,就像你吃到假的食物,你需要自己擦亮眼睛去辨别真伪。所以对于一部电影,究竟好看难看,主要还是靠自己判断,而不要盲目听信其他人,“公关无处不在,就连朋友圈,也有很多人会被公关”。而且一部电影,不会有众口一词的称赞,也不会全部都是批评,有喜欢的,也必然会有不喜欢的,也不可能粗暴简单的划分。
电影局局长否认约谈“豆瓣”
昨天有媒体报道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约谈了“豆瓣”。当天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微信朋友圈对该报道进行了回应。
全文如下:这篇文章过度“猜想”了事实。电影局没有与豆瓣有过任何接触,也不认识豆瓣任何人,很想有机会接触,大家共商和探讨促进电影进步的话题。
在与猫眼负责人一次交流中,探讨过“专业评分”的话题,大家的共识是: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样本量,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让专业评价更开阔,更具说服力。
读过《中国电影报》关于评分体系的质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大家也都不会为此焦虑。
创作和批评是电影的一体两面,电影进步更期待评价体系实事求是。试图拒绝批评,那不是真正的电影人;而批评脱离事实,批评的作用则难以生效。
电影不容易,批评也不容易。在求索的道路上,各自独行又相互守望,就是走向目标的同行者。
今年秋天,部分电影人共聚长春,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完成这个共识,任重道远,艰辛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