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 分餐制 蒸馏酒
“再现西汉贵族生活”
所谓“仓廪实,知礼节”,此话即出自汉代。那么汉代贵族生活究竟如何奢华?
杨军释疑:贵族首先要有财富——海昏侯墓的北藏椁是财富的象征,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钱,达十多吨。再就是得有粮食储备,如粟、黍、稻、麻,墓葬中出土的粮食经过分析为小米,表明在当时这是国家重要的储备粮食。
有趣的是,海昏侯墓发掘还真实地向世人再现了贵族生活真实的一面,那就是从“吃”开始。墓葬的整个东藏椁就是一个大厨房,全部出土文物都与吃有关,表明汉代贵族对饮食文化的重视。在发现的厨具中,有小口的火锅,附属有小炭盘。据推测,这样的火锅是用来煮食用,下面用炭保温,类似于现代吃自助餐用酒精灯加热的作用。而新发现的另一厨具是“染炉”,用法是把酱料放到染炉上的杯子里,这边火锅里煮好的肉就可以蘸酱吃了。
此次在海昏侯墓中还出土了三种材质的耳杯,分别用玉、漆、铜做成,这刷新了人们对耳杯的看法。杨军说,原来的对耳杯的共识中,认为耳杯都是用来喝酒的,但实际上,现在看来耳杯是可以用来装食物的。比如铜耳杯就是放在染炉上,实际上是盛酱的,玉耳杯才用来喝酒。同时出土了大量的案显示,汉代贵族的用餐方式很是斯文。他们采用分餐制,每人一案,自己则坐在专用的席子上,席子四角还有精致的席镇,同时享用可口的食物。
当然,在出土的诸多与吃有关的器物中,也有一些造型奇特,连考古团队也暂时没有搞清楚。比如出土文物中就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杨军说,经鉴定后,里面发现了类似芋头的残留物。杨军表示,直到现在,日本制作清酒的主要原料还是芋头,残留物的发现让专家们猜测这可能是蒸馏制作烧酒所用的器皿。“资料显示,中国发现的最早制酒蒸馏器属于距今800多年的元代。如果能证明西汉时期中国就可以蒸馏白酒的话,相当于把蒸馏酒的历史提早了1000多年。”
杨军
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现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20多年。参加中美合作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掘;主持景德镇湖田窑址A、B、C、I、J、K、L区发掘;主持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南昌火车站东晋墓、德安北宋壁画墓和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发掘。其中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获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南昌火车站东晋墓、德安北宋壁画墓入选2006年国家文物局重要考古发现。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