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黄金 铸封地 图称王
“默默准备黄金图谋再登王位”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之多尤为夺人眼球,金灿灿的“金饼”和“金板”分量十足,令人叹为观止。黄金是财富的象征,这很容易使人认为是刘贺炫富的“土豪金”。
杨军释疑:这次出土的金饼为刘贺被废黜后的故事提供了想象空间。在考古团队对照历史的分析中,这并不仅是海昏侯自己财富的储备,背后还承载了刘贺从皇帝到平民坎坷一生的辛酸故事。海昏侯刘贺原来是昌邑王,封地在如今的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后来随着他称帝27天后被废,改封为海昏侯,封地就在今天南昌市新建县一带。然而刘贺并不认同自己的平民身份,而是幻想着有一天还能恢复自己的王位。由于宣帝把他从富庶的山东昌邑转移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南方,远离政治中心,无法奉宗庙朝廷之礼,但即使这种环境下,这位废帝仍旧满怀希望,甚至在默默准备黄金,乃至在金饼上铸字,作为有朝一日再登诸侯王位时,进祖庙告慰祖先的献金。同时,墓里出土了许多“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说明刘贺当时一直心系昌邑,渴望有一天重新做回昌邑王,因此很可能将从前待过的山东称为“北昌邑”,将自己之后所处的江西鄱阳湖畔的都城称为“南昌邑”——现代地理上的“南昌”之名或许由此得来。
然而,刘贺的厄运并未就此结束。他对现状的不满在不经意间传到了宣帝耳中,招来宣帝削除刘贺食邑三千户的决定。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在汉代更是一个很大的惩罚。刘贺终于受不了这一连串的打击,仅仅三十三岁的年纪就死掉了。所有黄金都埋进墓葬——这些承载着刘贺梦想的黄金成为他的陪葬品,无言地叙述着当年的那一场宫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