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南山南》等被年轻人传唱,李志、马条、马頔等民谣歌手身价直逼主流歌手,以往“文艺青年专属”的小众音乐类型——民谣,正在逐渐跻身主流音乐市场。看起来,自带叙事功能、人文情怀,兼具思辨魅力的民谣正开始“秒杀”烂俗流行歌。
李志去年一场跨年演出票2分钟卖光。
歌曲怎么这么好听
“民谣火起来了!”这两年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对普罗大众来说,最直观的印象则是,电视综艺节目中播的民谣歌曲怎么都这么好听啊?!
在《中国好歌曲》里,赵雷唱了《画》,马条唱了《傻瓜》,周三唱了《一个歌手的情书》,《快乐男声》里左立翻唱了《董小姐》,还有《中国之星》里的杨乐……更具标志性的是,《中国好声音4》最终的冠军是张磊,低吟浅唱战胜了大嗓门流行歌。
如果有“民谣圈”这个概念,那么2015年还有许许多多能用来佐证的“圈内”大事件。开年当天,李志的一场跨年演出4300张票2分钟卖光,5月到6月,他在全国举办的6场巡演总体上座率达80%,深圳等站都是2分钟门票即全部售罄;8月,十三月主办的“大冰和他的朋友们”演唱会仅一周卖出130万元票房,一个活跃在丽江的小众民谣群落横空出世;9月,好妹妹乐队在工体场演出,3.7万张门票在演出前半个月全部卖光;从11月到今年1月,赵雷的十几场全国巡演上座率超90%,而且都是千人以上的场地;去年天津举办了22场售票演唱会,民谣歌手的个唱占了近四分之一;这一年里,90后民谣女歌手陈粒还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如也》,其中的《奇妙能力歌》等成为新一代吉他少年的必学曲目……
“民谣在路上”赶上晚集
谈民谣在中国的发展,始终无法回避十三月唱片和“民谣在路上”品牌。十三月唱片成立于10年前,是近十几年来惟一一家大规模发掘优秀民谣歌手的唱片公司,曾挖掘、培养了万晓利、苏阳、山人乐队、马条、川子、钟立风、王梵瑞等大量民谣人才。十三月有个著名的民谣品牌“民谣在路上”,2010年成立时也是国内惟一的、偏小众的纯民谣类演出品牌。而从去年的发展看,“民谣在路上”取得了许多令人惊喜的成绩,已经从单一品牌逐渐形成了立体发展的产业链。
比如今年1月,“民谣在路上”珠海站演出在5000人的露天场地举办,虽然宣传期非常仓促,但实际售票3000多张,而之前萧敬腾在珠海的演出只卖了400多张票。去年,“民谣在路上”在喜马拉雅、荔枝fm等推出网络电台节目,活跃听众数量达7万,同时“民谣在路上”的微博粉丝量也突破了13万……
对于已创办6年的“民谣在路上”品牌来说,这样的成绩是阶跃式的,十三月唱片的CEO卢中强说:“我们起了个大早,算是赶上了晚集。”
此外,资本也逐渐开始青睐民谣这块市场,卢中强介绍,十三月唱片从2014年首次拉到了天使基金,2015年再次获得Pre-A轮投资,目前公司估值已达到1亿以上,“但其实我们还是被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