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的排法参照了孩子们爱看的动画书
书籍专用防潮包装纸做封面
“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么没有边际的书。”李瑾这样说道,而吕重华大声说,我是陪着她一块儿“任性”。
最初,李瑾只是想做一个关于书店订单的书,但随着吕重华书稿的不断修改,这本书又有了多重视角,“这里面有订单的故事,更有我同学的家族故事,还有几代人对书店的记忆。”而吕重华道出了实话,“我想以书的形式,为书店做一个总结,也为我们一家人在人间做个‘到此一游’的记号。”
李瑾一开始为这本书做了六个版本的设计。让她纠结的是,老同学想把家族成员的故事、他父亲的画作、他孩子的涂鸦,还有他自己的篆刻作品、收藏都放进书中,“这些元素怎么能和订单混搭在一起呢?”
正在李瑾无比困扰的时候,吕重华又发来总共内存为1.4G的照片。“吕重华书店、家族照片如此众多,我觉得如同身处海洋,看不到彼岸,游不出去了。” 李瑾曾经有选择地删除那些不合主题的照片,但吕重华又陆续发了回来。“他不急不恼,总是坚持说这些照片多么好。”有一天,李瑾突然想明白了,吕重华一家老少七口人全靠书店维系生存,他一件棉袄穿了二十多年,为了做这本书,不惜付出可观的成本。“我想我凭什么光顾着自己的喜好及设计理念,删减这些照片,抹掉人家的记忆情感?”李瑾又接着想办法修改。
直到有一次,李瑾受孩子们爱看的动画书的启发,她把扫描下来的订单上的那些自画像裁下来,粘贴在小书上,一页一个自画像,翻动起来特别好玩。她最后决定把文字和订单分开,整体书分左右两部分,文字在右占据主体部分,自画像则分成四本小书,在书的左边,中间是装订线。
这本书的设计无数次重新再做,但封面用纸和内页用纸一直没有变。在吕重华家门口堆放了很多编织袋材质的书籍专用防潮包装纸,吕重华母亲将包装纸叠得整整齐齐,集中一起卖破烂。“这种包装纸粗糙、简陋,但韧性好,我一开始就想用这种纸做图书封面。”而内页纸,李瑾用的是速写纸,“我想,这是一本朴素、不张扬的书,是一本有韧性、有温情、老百姓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