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之际,不仅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吃喝玩乐,因为假期的氛围,也使不少读者可以有时间读读书。近期出版的一些新书,或是凸显年味之作,或是与春节期间的一些元素,如回乡、家庭、娱乐等话题相关。以便读者可以在过年的假期之中,或体味闲暇氛围,或对一些话题展开些许思考。
李开周讲述“在宋朝过年”
春节旧时那些烘托节日氛围的礼仪、符号、习俗,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宋朝风俗史作家李开周近日就“穿越”回宋朝,推出新书《在宋朝过的那些年》,希望带领读者体验一下八百年前的年味儿。
李开周亲自挑选食材,“执导”宋朝年夜饭,为大家奉上了:东坡肉、屠苏酒、百事吉、鱼生、春盘、馎饦等,七碟八碗堆满餐桌,有鸡有鱼有荤有素。在李开周看来,宋朝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朝代,不仅在饮食习惯上与现代人最为接近,同时商业发达,文化繁荣,市井小民的小日子过得也舒服。《在宋朝过的那些年》选取宋人过年最重要的事项,并不时与现代中国人过年的风俗加以类比。全书详细讲解了宋朝人过年的各种细节。
出版方介绍,李开周本是理工男出身,因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宋朝风俗史,从此痴迷。李开周说,“我们总可以抽空瞄一眼历史,隔着纸面跟古人交谈几句,了解一下我们祖先的生活习惯,这有助于让我们明白自己从哪儿来,我们的根性从哪儿来,从而让淡薄的新年变得醇厚一些,让疲惫的精神变得欢乐一些。”
六六讲述“女不强大天不容”
春节是一个颇有家庭感的节日,因此关于女性的话题也总在春节的家庭聚会中凸显。一贯善于把握社会热点的著名作家、编剧六六,近日推出了新书小说版《女不强大天不容》。该书同名电视剧将于2016年3月播出。这本同名小说中,六六以传统新闻媒体为背景,以报社记者郑雨晴(海清饰)的职场奋斗历程映照社会现状。
六六以“疑似女权主义者”的姿态重新审视女性的人生——除了学霸老公迫使女性强大外,高富帅朋友太忙,孩子太小,同事只想看好戏,领导只想扔山芋……女性只能将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等家庭角色所千锤百炼出来的强韧心态,施诸职场内外的各种社会角色。这是压力,却也成为了女性的优势。
此外,六六此番以媒体人的视角审视社会痛点,以更高的角度分析房地产、保健业、金融业、政府等诸多行业的利益纠葛。小说依然以“江州”作为当今社会的缩影,六六以报社实习、深入采访的经验在作品中呈现出鲜为人知的内幕。
谭梅讲述舞者人生
过年时看综艺节目是很多人的标配。近日,著名主持人朱军妻子、舞蹈表演艺术家谭梅首部作品《领舞》由东方出版社推出。书中第一次在谭梅的故事里回忆朱军。谭梅还在书中讲述她一舞三十载的舞者生涯,以及她从军营舞者、名人之妻到商界强人的蜕变过程。在日前举办的该书发布会上,主持人春妮,歌唱家蔡国庆、李玉刚等好友前来助阵。
出版方介绍,朱军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常客,让观众料想不到的是,他的妻子谭梅比他还先登上过春晚的舞台,1995年她在小品《如此包装》中担任伴舞,也曾做过影视演员。朱军在《领舞》一书中为妻子作序道:“如果爱情就像马拉松,有人觉得起点处激情澎湃的爱情最浓烈,我却偏爱在终点撞线的爱情。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与激情不同,是两个人牵手一生,直到没有任何欲求,只想相依为命;不再为生活琐事烦心,不再为世俗羁绊劳神,激情褪去,细水长流,只有你,只有我,相依相伴走到最后。等到走路颤颤巍巍,过马路顾左不顾右的时候,你是我的左眼,我是你的右眼,那才叫爱情——我们的爱情过去了?我们的爱情还没来呢!等它到来,那将是我们最好的时光。”
张赞波讲述一条“大路”
在春节归乡的人潮中,一些社会问题也往往凸显出来,如:归乡之旅、城乡差异等。岁末年初,引发业内关注的张赞波所著的《大路 :高速中国里的工地纪事》,就是以一个别具特色的切入点:一条中国式道路的诞生记,形成一部发展时代的观照记与沉思录,同时展现了很多当下乡村的现实细节。
出版方广西师大理想国介绍,该书是一部纪实作品,讲述在大湘西,千年驿道旁的一个古老村庄,林则徐和沈从文足迹洒落之地,一条新规划的高速公路正待破土动工,引来大拨以修路为业的外地人和钢铁机械。在危机四伏的寒来暑往里,在矛盾丛生的现实境遇中,他们为这条昂贵的通衢大道付出劳力与心智,甚至献上尊严与生命。随着修路者的到来,平静的家园也风起云涌,人心和道德也一再经受微妙而持久的冲击。作者张赞波既是纪录电影导演又是作家,他耗时三年多“潜伏”在故乡的筑路工地上,近距离接触路桥公司职工、修路民工、包工头、工程监理、当地村民与基层官员,用摄像机和笔同时记录下一条高速公路的从无到有。
冬子讲述理想追寻
在春节中,有时过多的聚会,过多的人情往来,让现实的牵绊、名利的无奈等集中展现,不少人有疲惫心累之感。这时候,内心、自我、理想等词汇不时会涌上心头。最近出版的《借山而居》一书,就是一个叫冬子的年轻人,自我追寻理想生活的典型事例。
冬子,原名张二冬,画家,诗人。1987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2014年,花4000元租下一处终南山的老宅,一万元实现“诗意栖居”。山居所需的水是自己担的,食材自己下山买。自己蒸馒头,种菜,养鹅,挖地基、铺地……这本书就讲述了他乐在其中的过程。
不过其实山中生活也有很多不便,他说道:“春有百花,还有泥巴。秋有月,还有漫长的阴雨季。夏有凉风,还有虫。冬有雪,还有寒冰。但我不写泥巴路滑,不写雨季漫长,不写虫咬,不写冷。不值得写。苦的存在是为了让甜成为甜。”据介绍,该书共收录其在终南山上创作的作品80多篇。内容围绕他在终南山所发生的趣事,除此之外,还有他在山上,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悟,对爱情与亲情的见解,对隐居这一选择的全面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