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糊糊的学堂:倡导“无用之美”(4)

2016-02-18 15:02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林糊糊的学堂

            

4、欢喜与愁

林糊糊的微博签名档为“只生欢喜不生愁”。这种状况可能吗?谁的生活里又会没有烦恼呢?林糊糊却说,这种境界虽然有点理想化,但并不是不可能,实际上欢喜还是愁,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的一种选择。

这句话的原话是“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出自明末清初一本道家的书——《养真集》,意思是神仙也有烦恼,只是他选择欢喜,人生的苦乐磨难总是差不多的,甚至成功对一些人更是磨难。在锤炼中,到底选择苦的一面、把时间花在不开心的事情上,还是选择乐的一面、花时间在喜欢的事情上呢?林糊糊相信喜欢甜的孩子有糖吃。

有的人喜欢将压力、意义、反抗、焦虑、荣誉作为燃料推动自己向前,在矛盾冲突越剧烈的地方越焕发出生命力,这些各种形态的“愁”的确能激发一个人的能量。而林糊糊觉得,欢喜也是一种能力,快乐是另外一种能量方式,她看事不太追求高下对错,而是把一切都还原为当下,享受每一件事本身。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得道之前,砍柴时想着吃饭,吃饭时想着睡觉,睡觉时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就砍柴,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吧。

她坦言自己的人生真的没有太多烦恼,“一般的事儿,吃一顿就好了,就是有天大的事儿,一张桌子一张纸一支笔,专注于写字,马上就可以扯脱到另外一个世界。”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环境下都开心,林糊糊的选择是:那就动手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把快乐当作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起来,用充沛的行动力为自己带来充分的自由。

在她眼里,人生命的本质跟每朵花、每片树叶的存在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事物被赋予意义的那一面,让人紧张、振奋、有压力,带来驱动;事物无意义的那面,就像小朋友做游戏一样,让人放松。她热爱中国传统的东西,除此之外还热爱一切好东西,她从来没有想活成古人,只是觉得,在这样一个有选择的当下,一个人可以从中国那些优美的传统中取材,自在地混搭建构自己的天地,是一件乐事。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张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