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梳理当代艺术“一年之鉴”

2016-02-06 09:11 中国文化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年之鉴

2015年12月26日,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和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担任策展人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以下简称“年鉴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伊始就确定的学术研究品牌展览,将通过“一年之鉴”的方式系统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在2014年的整体状况。

集中呈现当代艺术成果

从上世纪80年代的“85美术运动”开始,中国当代艺术逐渐由青涩走向成熟。朱青生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和30年前相比已经出现了转向。“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向已从注重个人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转向了对于人类共同遭遇的、新的文化问题和精神限制的突破和解放。”

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2014年是一个特殊的转折点。这一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开辟了实验艺术展区,教育部将实验艺术列入艺术院校专业目录。从此,当代艺术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规定学科之一。自1984年至1985年,开展现代艺术运动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终于完成了从自发探索到被国家体制接受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今天看来如此平静,但其中包含着中国艺术性质的变化,这种转移预示着中国文化已从传统文化悄然向现代文化发展。正如朱青生所说,艺术界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是建立在“中国现代艺术档案”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展览。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展,“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借助于编写《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的成果予以集中呈现。《年鉴》记录变量,不记录常量,对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进行的实验、探索、创新和当前的遭遇进行调查和整理,以年度为单位,客观地记录事实,使当代艺术的变化得到整体显示,进而努力揭示各个重要事实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反映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及其社会思潮、文化现象和当代人敏锐的创造性反应,以此标示艺术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现代化过程的推动和反省的努力。年鉴展呈现的不只是一年来中国的创造、感受和思维,还是人们在此时的精神显现,也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宗旨和取向之所在。

系统梳理当代艺术动向

年鉴展展出了131位年度选入《年鉴》著录的艺术家在2014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包括37位艺术家的原作,创作种类涵盖了架上绘画、影像、装置、行为记录等。这些作品是《年鉴》编辑部以2014年全年3000件左右艺术界的事件、万余篇发表的文献、几千位艺术家的活动档案为根据进行甄选,在征求编辑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并修订补充后的结果。主办方希望年鉴展不仅是展出作品,更是力图系统性体现中国当代艺术2014年的整体成果。

朱青生介绍:“年鉴展反映的是2014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情况,但当代艺术档案的梳理工作从1986年就开始了,直到今年终于有机会做这么一个展览。”他同时表示,虽然展览的规模不算太庞大,但显示出的是方法和态度,更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意义的整体体现,“中国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实体,正在从一个传统的国家向一个现代的国家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其心态和思潮只有在当代艺术作品里面才会得到最好的显现和记录。”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表示,举办年鉴展的初衷,一方面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向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场奉献心血、智慧,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致敬,另一方面是想为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成果打开一个窗口,帮助人们实时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动向。

据了解,此次年鉴展是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的首展,该展计划此后每年上半年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以期系统反映上一年度中国当代艺术界整体状况,集中呈现出年度突出的重要艺术贡献。此次展览是跨年展览,展览日期为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3月20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丰富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让社会公众更好地接触和了解中国当代艺术。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