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戏剧博物馆藏“京剧音画”亮相北大红楼

2016-01-22 13:28 千龙文化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月22日讯(记者 纪敬) 1月22日,北京的气温进入入冬以来最低值。当记者走进北大红楼,就听到京剧的皮黄腔感到一股暖意。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天津戏剧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展览“天津——京剧艺术的重镇”开幕了。

1475

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天津戏剧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天津——京剧艺术的重镇”展览于1月22日在北大红楼开幕。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479

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天津戏剧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天津——京剧艺术的重镇”展览于1月22日在北大红楼开幕。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早年京剧界流行一种说法,即“北京学戏,天津唱红,上海赚钱”,天津吸引着众多京剧名角登台献艺,在天津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展览以历史照片、戏单图片、京剧表演艺术家精彩剧照等为载体,介绍了京剧与天津渊源、京剧院团沿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包括津门沃土孕育名家;南北名家纷至沓来;堂会演出盛极一时;教育机构人才辈出;专业院团名家荟萃;青年京剧团独创新篇;天津京剧院再续新章;音配像工程泽及千秋;津门票友造诣深厚等九大特色板块。

1486

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天津戏剧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天津——京剧艺术的重镇”展览于1月22日在北大红楼开幕。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天津地处中国大陆南北通衢要冲,百业辐辏,文化多元,为戏曲艺术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京剧自形成伊始,成为天津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素有戏曲“南北交汇大码头”之称。共展出61块展板和16件实物,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展示了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戏装女蟒、粉蟒、竹衣、盔头、髯口、软跷、戏箱等实物,其中竹衣和软跷是现在京剧演出几乎看不到的戏曲服饰,竹衣是由细竹串接而成,用于夏日演出吸汗之用;跷,旦角鞋的一种,是戏曲舞台用来模仿古代女人小脚,有硬跷和软跷之分,跷工是早期京剧旦角演员的基本功之一,现在几乎绝迹舞台。记者发现,现场还有多媒体互动展示,正在播放京剧名段视频,观众可以自己操作选择播放片段。

1487

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天津戏剧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天津——京剧艺术的重镇”展览于1月22日在北大红楼开幕。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474

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天津戏剧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天津——京剧艺术的重镇”展览于1月22日在北大红楼开幕。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该展览曾于2010年在台北展出,来自两岸的观众约1.1万人次参观。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8日。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