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不到一个月,所有中国人都要奔赴一个名叫除夕的夜晚。有人说“所有乡愁都是因为馋”,从腊月开始到元宵,除了经典的饺子和汤圆,浙江温岭的乌狼鲞、安徽黟县的腊八豆腐、潮汕的腌咸、台南的红蟳米糕、甘肃环县的羊肉腊八粥……这些,你都吃过吗?
曾创造了中国纪录片收视率之最的《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辗转中国东南西北35个地方,跋山涉水5万多公里,寻访了60多种新年美食,拍摄了1万多分钟素材,打造了一部堪称“史上最好吃”的纪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于近日在全国院线公映,豆瓣评分高达8.3分,同名书籍也于近期出版。
电影总监制陈晓卿说:“春节是中国人心里的一个结。而食物是他们表达的通道。”
放大1000倍的超高清中国美食地图
将“舌尖”延伸出一部大电影,是陈晓卿很早就有的想法。而为何将“新年”作为电影主题,陈晓卿说:“电影要在90分钟内讲完,需要在中国美食中找一个切面来拎起这部电影。春节肯定是被最先想起的。春节的食物最丰富,在文化上也非常重要。”
《舌尖上的新年》的三名导演陈磊、邓洁、李勇,都是《舌尖上的中国2》的分集导演。见惯了饺子和汤圆,陈晓卿和他的团队们,决定来点儿新鲜的。
从2014年10月开始,剧组先花了两个月时间调研,包括材料收集、专家讨论和实地调研。陈磊笑着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调研的时候是很快乐的,都能吃一遍。真正到了拍摄时,食物就和吃无关了。”
和拍故事片不同,纪录电影必须在腊月到元宵的这段时间内,完成所有拍摄。因此,每一个故事、一个地点、每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都要精心计算,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转场。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十几个故事,来自东西南北,这让20个人的团队,在2015年的春运时节,扛着80个设备箱挤火车;有时候,还得“先坐汽车,再坐三轮车,最后是农民自己家里的骡子车”。
陈磊透露,电影全程采用4K技术拍摄,这意味着呈现在大银幕上,食物被放大了1000倍。剧组还专门找到了微生物学教授,研究观察微生物的原理和方法,开创了显微镜摄影。一张前所未见的超高清中国美食地图就这样铺陈开来:安徽霍山的鲢鱼冻、广东古劳的大糍、西北的豆面、布里亚特蒙古族的乌日木……都在镜头下无比清晰诱惑。
著名美食家蔡澜在看到大料八角在显微镜下的镜头后,给导演组发来一段《色戒》中的激情戏,称那就是他的联想。再配合“舌尖”系列的“御用”作曲阿鲲为电影量身定制的音乐,“御用”配音李立宏让人流口水的解说,有网友称:“从来看电影不吃东西的我,准备买好炸鸡、可乐、爆米花、章鱼丸子、鸡蛋仔等各种小吃。”还有观众强烈建议“电影院卖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