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承载千古——八闽古村落古民居摄影作品展

2016-02-14 14:38 人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留住乡愁 承载千古 ——记“派江吻海 山水相依——八闽古村落古民居”摄影作品展

平潭岛石头厝——海上渔家(摄影)陈 星


福州三坊七巷——古城风貌(摄影)薛明瑞

4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25个中国传统村落、33251处不可移动文物……历经历史沧桑沉淀后的数字,在八闽大地上会勾画出一幅怎样的图景?又承载着怎样的情思?以此为着眼点,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了“派江吻海 山水相依——八闽古村落古民居”摄影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223幅(组)摄影作品、若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和《福建文化记忆》影像,在视觉的对话中,连缀起人们的文化记忆,引人联想与深思。

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相生,以建筑来展现“一方水土”的独特景致和文化气息,成为展览设计的思路——依据福建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古村落古民居地域文化的不同,从闽中、闽东、闽南、闽西、闽北5个展区铺陈开来,通过镜头的巧妙呈现,整体勾勒出福建在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汇聚交融中,所孕育出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多样地域文化,以及多姿多彩、内蕴丰厚的人文遗产。在“闽中”,可以领略历史发展中的古城之美,有“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三坊七巷”,在线的逶迤之美、墙的阡陌之深中,折射出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在“闽东”,可以品读人文与自然相生的山野之趣,宁德地区独特的地理建筑——木拱廊桥,在绿水千山中以矫矫之姿,诠释了“闽中桥梁甲天下”的美谈,也引人去探索其奇异而神秘的工巧之事;在“闽南”,可以感受色彩充沛的滨海之浪漫,独特的“红砖文化”,配以燕尾翘脊、青山绿水,如一个调色盘,又如一部圆舞曲;在“闽西”,可以品味客家文化之韵,天圆地方的土楼如钵天地,浑厚深沉,甚至与古罗马斗兽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堡寨式的建筑则体现出一种“村自为战”的睿智;在“闽北”,可以探究人文情思,南平文修武偃、闽学蔚起的人文背景,直接影响到闽北建筑文化的神理——简约、沉潜、朴茂、冲和……

作为历史的遗迹,镜头下的这些建筑,绝不是单独的景观存在,它们还承载着独特的时代审美和时代需求——“三坊七巷”制度在各朝代都有所发展,福建船政建筑是清代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工业遗产典范,闽东木拱廊桥从单一的讲求适用到趋向审美转变,独特的“红砖文化”中有土地崇拜的投影、有契约理念的诉求……在美与情的交织、历史与地域文化的合奏中,它们又集中体现了福建的特色风情和传统文化,以及福建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

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所孕育出的独特生活与审美方式,是展览的另一着力点。在各式建筑之外,摄影师的镜头下还涌现出浓浓的人文气息,表达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幸福感——关于妈祖信仰的系列照片,折射着人们日常的生活信俗;《莆禧元宵乐》中呈现的摆棕轿,展现了莆田元宵节期间火热的民俗娱乐活动,这种形式又带有原始的民俗、宗教、祭祀等神秘色彩。

此外,为能立体展示福建丰富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展览还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在静态摄影展览的基础上,在各个展区辅以福建传统工艺美术与表演艺术的非遗项目的现场动态展演展示——巧夺天工的寿山石雕,流光溢彩的福建漆艺,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南音、闽剧、提线木偶等地方戏曲现场表演,独具特色的惠安女民俗服饰展……现场表演与摄影作品的交相辉映,更为鲜活地诠释了古村落古民居独有的文化生态之美,彰显着八闽文化的薪火相传与不竭创造。

用镜头记录先人的创造,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保护意识的一种集中呈现。近些年,福建省不断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的新模式,在现实观照中,通过心灵对时光斑痕的抚摸,呵护历史文脉,并让它们产生反哺的再生力,绘制出一幅城镇化与历史文物相生相谐的画卷。八闽文化在时光的流转中,承载起新的使命。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吴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