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 黄龄
原本只“活”在文本上的现代诗《青春啊青春》,被音乐人伴着手风琴用民谣的旋律演绎出来,将拥有何种触动人心的力量?女歌手黄龄那首广为传唱的《High歌》,被诗人以风情万种的旗袍诗为蓝本重新填词,又会焕发出怎样妖娆的听觉体验?
最近,随着各种诗歌节、诗剧场、音乐诗会等诗歌活动的频繁举行,以及可供阅读和聆听的新媒体推送方式,现代诗歌和诗人群落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各种方兴未艾的跨界试验让诗坛呈现一派回暖迹象。在荧屏上,一档原创诗歌文化类节目《诗歌之王》也在探索着流行音乐与诗歌文化的多元融合。在周末激烈的综艺大战中,它虽然说不上一炮而红,但别出心裁的“唱诗”形式还是收获了不少观众的点赞。
借助于流行音乐,“象牙塔”中的现代诗能否打开一扇通往大众文化的窗?模糊了诗歌创作与歌词创作的界限后,这些原创歌曲又是否依然拥有广为传唱的能力?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首“唱诗”的好坏?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通过电话和微信采访了《诗歌之王》制作人、乐评人以及几位诗人,他们大都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在他们看来,如果能让观众每周有75分钟时间静下心来品味文字的魅力、回归诗意的情绪,节目的初衷就实现了。
诗人 李笠
“唱诗”:回归诗歌最原始状态
“爱让我们忘记时间,却能够牢记彼此的脸。无论走了多远,能回到遇见你那一天……”80后先锋女诗人下午讲述自己爱情故事的诗作《我们》,以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的岁月交替诉说了爱人之间最长情的陪伴;搭档的80后音乐人丁于随后大胆打破诗歌结构来完成谱曲编曲,并跳出女性口吻,以男生充满激情的告白式现场演唱,在《诗歌之王》第一期节目就引发爆点。
这就是四川卫视《诗歌之王》为观众呈现的“唱诗”:梁芒&周晓鸥、李笠&黄龄、宇文珏&苏醒、仲尼&曾静玟、下午&丁于、陈年喜&罗中旭,现代诗人与流行音乐人两两组成“诗歌战队”,根据每期设置的主题如“遇见”、“青春”、“梦想”等,每支战队以诗人的经典原创诗词为本,并由音乐人完成谱曲演唱及舞台竞演。
节目制作人韩骄子告诉记者,“诗”与“歌”相结合的初衷,是为了让诗回归本真。“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元曲,实际上诗一直是跟歌‘捆绑’吟唱出来的。把诗回归到最原始的本真状态,可能对普及诗歌是最好的帮助。曾经诗歌是有段鼎盛期的,诗歌粉丝并不比流行音乐粉丝少。但现在诗歌已经被网络各种搞笑段子所替代,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家无法静心回归诗意情绪,所以大家现在需要一个点来品味文字的魅力。”
对于诗人而言,他们之所以勇敢登上荧屏“站台”,也是因为诗歌的大环境已经走到拐点。80后诗人宇文珏曾自费出了一本诗集,但在书店销量为零,他发现同类书籍的销量都很糟糕。他觉得,如今大众一方面尊敬诗歌,一方面又在远离诗歌。“诗歌要发展,就要打破大众对诗歌的固化思维,借助流行音乐回归大众。”
李笠也说,如今写诗的人其实有不少,但好的诗歌已经不多,大家也缺乏交流的平台。“要改变诗歌现状光靠一个节目或者几个人是不行的,希望还有更多的人站出来为探索诗歌的传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