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台上的五位黑衣少年一边热舞,一边重复演唱这首《音浪》中的rap唱段,并脑洞大开地加入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舞蹈动作。这是1月9日在浙江卫视播出的《燃烧吧少年》第八期中,李宇春战队五位少年的开场表演。一曲唱罢,台下粉丝疯狂尖叫。
除了《燃烧吧少年》,其他多家卫视也都推出了偶像养成节目:安徽卫视《星动亚洲》将在猴年春节后迎来第二季,湖南卫视将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推出《夏日甜心》和《元气美少年》,浙江卫视将推出《蜜蜂少女队》……偶像养成,大有贯穿2016年电视综艺荧屏之势。然而在业内看来,如何避免此类节目“野蛮生长”,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燃烧吧少年》第八期中,李宇春战队的五位少年。
现象
引入“练习生”模式
偶像养成节目常见于日韩,“练习生”制度就是这种文化的表现。作为日韩挖掘新艺人的一种方法,几乎每个娱乐公司都有新秀储备,公司会定期进行选秀,表现出色的练习生可以得到出道机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娱评人表示,明星片酬居高不下,素人(来自于日语,指非专业人士)又扶不上墙,因此当下急需打造一批新的优质偶像。
《燃烧吧少年》的模式,通俗讲就是通过PK赛制选出想要的少年偶像。两位“掌门”李宇春和舒淇,训练各自的少年团队,由龙丹妮、苏芒、华少三人组成的“boss团”为选手打分。“总体上选手们的成长,遵循一个模式,草根——雏形——半专业——比赛——成团——专业。”该节目出品方天娱传媒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赵晖说。
以往,内地选秀类节目偏重一夜成名,或者是相对成熟的艺人展示才艺,但以《燃烧吧少年》为代表的偶像养成类综艺,除了采用日韩传统的练习生选拔机制,还将后台的一切,以真人秀方式搬上荧屏。节目在制作过程中毫不避讳选手的稚嫩和不足,将掉话筒、耍花枪等失误都毫无保留地呈现,而对台下培训和日常生活的记录也十分深入,全方位展示每一个少年的才艺、情商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