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且看张火丁赴美演出

2015-12-01 08:25 中国文化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从张火丁赴美演出看中国文化走出去


林肯艺术中心门口的广告牌


《纽约时报》的大幅版面报道

今年9月,京剧程派名家张火丁登上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舞台。媒体报道称,两场演出,有着2500个席位的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座无虚席。演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纽约时报》甚至用了超常规的多个版面进行报道。

张火丁在美国的演出同样震动了中国戏剧界,关于中国戏曲、中国文化怎样走出去的讨论持续发酵。在日前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戏曲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多名专家建言,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重“人格化”。

优秀艺术家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张火丁的美国之行,中方随团人员和国内媒体提及最多的是演出被美国当地媒体“刷屏”,《纽约时代》先后4次刊登了张火丁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报道大多是从张火丁个人艺术风格写起,进而观照中国京剧艺术,从内容看显然下了很大功夫。

在题为《京剧超级明星将亮相美国》的报道中,这位曾获普利策奖并亲赴北京观看张火丁排练的记者,这样描述他眼中的京剧:“美国观众将会看到一种有着千年传承的珍贵艺术形式,精美戏服装点的道德故事、武打场景、繁复的动作,以及看上去如哑剧般的艺术化动作和手势。那些动作都各具意义和象征性,与鼓点、锣声和高亢的弦乐相呼应。”

“我们总结到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最重要的还是有特殊的、体现中国美学精神的艺术家走出去,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从人格化的角度来探讨‘张火丁现象’,探讨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是有价值的。”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说。

所谓中国文化“人格化”走出去,就是通过代表性的艺术家更加具象、生动地展现中国文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火丁赴美演出策划参与者之一的傅谨说:“这次去纽约的京剧演出,我们更喜欢称为张火丁的演出,我觉得以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为号召,是我们走向世界更好的途径。通过这次演出,应该找到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张火丁模式’,这种以人格化方式走出去的模式。”

有着多年请进来、走出去项目运作经验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说:“表演领域的成功,通常会具体到某个人的成就及影响力,从根本上讲,是其代表人物人格化、个性化的成功。演出市场中,人们关注的是穆迪来了,而非哪支交响乐团来了。中国的‘四大名旦’就是4个人格化的形象。人格化的艺术家,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张宇认为,有重复消费才有文化产业,代表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人格化的艺术家,才是推动消费者再消费的核心竞争力。

表达人类共同情感的剧目

在京剧的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武戏或折子戏展示为主,这也给外国观众造成一种不太好的印象:京剧就是杂耍吗?

傅谨称,从一开始就打算把原汁原味的京剧文戏带给美国观众。“这次演出表明,尽管西方的观众对中国京剧不了解,但是正如中国观众可以欣赏歌剧、芭蕾舞,高水平的京剧表演同样能够让美国观众欣赏、喜爱,甚至是痴迷。我们相信其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我们相信优秀剧目可以让剧场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气氛中。”

巴图认为,对外文化交流是国家文化行动,必须拿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交流价值的项目及其代表人物。“上演的是最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中国京剧剧目,张火丁又是当代京剧表演艺术代表性人物。这是此次访美演出取得成功的前提。”

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尧分析,《锁麟囊》和《白蛇传》两部剧目在主题选择上,前者是“知恩图报”的普世价值观的再现,后者是“追求爱情自由”的代表;在呈现方式上,两场演出均以大戏的方式将戏剧性极强的故事完整呈现,因此,即便存在语言不通和审美差异等障碍,却不妨碍国外观众欣赏京剧之美。“人类情感是互通的,对艺术的欣赏更是无界的,所以选择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且表达人类共同情感的剧目演出,引导观众欣赏,才是真正做好文化传播的方式。”

科学的市场营销手段

文化走出去除了需要自信,更需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张火丁赴美前,在纽约哥伦布大道、纽约主流媒体、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微信、纽约环线观光邮轮……主办方以各种广告方式告知美国大众:中国顶级京剧艺术家将登上世界最高表演艺术殿堂。

“无论是当年的梅兰芳访美,还是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第一考虑肯定不是商业,但是如何实现最好的文化传播的效果,用市场化运作可能是最接地气、最能够实现实际效果的方式。”傅谨说。

与会者认为,市场化推广是文化传播的最好方式,必须加强,而要实现真正有效传播,还须跨越文化鸿沟。当年梅兰芳访美之所以成功,离不开胡适等一批学者所做大量推介、翻译等工作。

以张火丁赴美演出为例,为了把最精彩的中国京剧艺术呈现于纽约的舞台,让美国观众真正看懂,演出前,主办方请来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陆大伟在林肯中心为美国观众讲解。

在文化艺术传播的过程中,各类人才的匮乏也逐渐显现。张尧认为,培养戏曲表演和传播的高级人才是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加强培养戏曲国际化传播人才群;其次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扎实外语基础的戏曲翻译人才;第三要培养具有戏曲专业知识的国际文化经纪人才;第四要培养具有戏曲专业知识的国际剧场管理人才;第五要培养国际文宣推广人才;第六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外事管理人才。在文化产业中,人才是核心,人才培养亟待各方努力推进。”张尧说。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