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 永远在爬坡的状态比较好(3)

2015-11-24 09:16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林兆华 永远在爬坡的状态比较好

6 您受过的传统戏曲熏陶从何而来?

答 欧阳予倩是戏曲出身,又懂得话剧,他做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时候,外请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胡永奎、骆玉笙这种老先生。手把手教我们唱段,《风雨归舟》、单弦她也可以教,教吐字归音,这一般地方学都学不来的。我喜欢戏曲,戏曲的美学我受益不少。斯坦尼斯拉夫体系跟中国戏曲比是小巫见大巫的。曲艺又规矩,又有发展的空间。你如果要跟梅兰芳学《醉酒》,起根儿就得一板一眼地跟他学,学完以后你融会贯通了,再发挥。

7 当下的人需要什么?他们缺什么?

答 现实有无数个可写的,现在人们思维,我刚才不说了嘛,一个权力、一个金钱把人都束缚住了,特别束缚。我下一个任务就是去折腾一下天津大剧院,值得弄。天津有戏剧基础。天津大剧院本身有一个空间是可做的,就一楼进去那个大茶馆,可以在里面做做戏,还有天津的戏曲曲艺,这都可以做,天津的梆子,全国一流。

8 您创作的来源通常是什么?

答 我做戏的原则很简单,这戏里头有我要说的话,有我要说的话以后,其实很简单,不神秘。我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将军寇流兰》。那个戏欧洲很少人排,没有情爱,演员功底得好才行,一点卖点都没有,但是我看了,就有一个冲动,就是,真,正,的,英,雄,是,被,自,己,人,杀,死,的,就这一句话,没有这句话我不会排这个戏。还有《建筑大师》,想排那个,易卜生很多戏,排那个干什么?那就是自,私,的,知,识,分,子,扒,开,自,己,的,心,灵,给,观,众,看,就这点,其他的没有。

9 艺术家得是自私的,还是得无私呀?

答 首先说我不是艺术家,第二我真的没有艺术家的感觉,艺术家的创造永远是个人的,个人的兴趣,比如我对这没兴趣,我没感觉,我就不弄它。就我自己的经验我是这样子的,我没感觉我做不出来。现在老了,激情也减退了,总想唤起点什么。

(问:如果您不是艺术家,那您觉得自己算知识分子吗?)

我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知识分子,我就是戏剧爱好者。我自己知道我自己的底细。我承认我是自由主义者,我就是不想受人管束。

10 什么样的合作者是您欣赏的?

答 创作是共同的。比如我以前弄的戏,请易立明来设计,他首先得看剧本,看完我问他有什么想法,让他说,说完了我加以取舍。不见得导演的构思就特别高明,有时候人家设计出来的东西,那个思维,也许丰富了我,也许超过了我,这都是有可能的,对吧?就只有导演牛,导演高明?不是的。我允许这种超过自己的东西出现,我希望这样。

11 曾经对您来说很重要的游历,是哪一次?

答 1985年,德国给了高行健一点基金支持,让他住在柏林写东西,我趁机也去了,转了一圈儿,还去了法国、英国,把那时候的戏都看了看,回来我就特别有自信,觉得欧洲戏剧也没什么惊人的,但我有一个收获,就是我发现咱们现在年轻人做的戏,差不多都是从那时候的录像拿过来的。

12 您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由这事特重要的?

答 我从上学毕业就知道我不自由,整天下乡、开会,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假话,我也得跟着表态,说假话。那时候领导人讲话,要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工农兵,深入在火热斗争当中去。我一看这个就傻了,我来你这儿是学戏剧的,怎么还要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工农兵……我当时就属于有思想问题的青年。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吕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