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金梯子——小野洋子个展”在林冠艺术基金会开幕,这是小野洋子首次在京举办个人展览。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7月3日,共展出包括《金梯子》《我们都是水》《出口》《愿望树》在内的九件作品,小野洋子试图通过作品让大家感受到她所倡导的“和平”“生命”以及“爱”。而走进展厅的观众也从作品中寻找那些若隐若现的“列侬”。
发布会上,小野洋子用嘶吼来表达艺术理念。
个展缘起 柏林偶遇促成北京行
小野洋子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但她是第一次在北京办个展。谈及这次展览的机缘,林冠艺术基金会创始人严思·法斯高直言,“有时,这个世界上会发生一些让我们每个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将这次与小野洋子的合作,归功于多年前在德国柏林街角的一次偶遇。
法斯高还记得那天是妇女节,“我们边吃早餐边看放在手头的一份报纸,其中有一个版面讨论的话题是‘今日女性’,文中提到了小野洋子女士”。当时,身边的朋友艾玛提议,林冠艺术基金会应该有一场小野洋子的特展。“在大多数人心里,名气太大的小野洋子并不太好约”,不过,法斯高觉得“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因为我在1984年就认识了小野洋子的御用策展人乔恩先生”。
当时他们只是那么一说,也没继续讨论关于小野洋子的话题。吃完早餐,法斯高和朋友便起身前往一个展览的开幕,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一条街道,乔恩竟然迎面向我们走来,更吃惊的是,当时乔恩的身边就是小野洋子女士”。多年后,法斯高说起这段偶遇依旧颇为激动,他告诉记者,从谈论小野洋子到遇见她那一刻,前后不足一小时,“这场展览就是在那次毫无预兆的碰面之后,不可思议地发生了”。
在发布会上,法斯高讲述这段“偶遇”的话音刚落,坐在他身边的小野洋子随即拿起了话筒,高分贝的“啊、哦、咦、唔”让现场的每一位记者都惊呆了。这一意料之外的、没有任何曲调的“吼唱”持续了近两分钟,她将这场即兴表演视为“来自一个女人的声音”,也可以译作“北京我来了”。
展览现场 感知高空的自由和恐惧
本次展览展出了小野洋子艺术生涯中的不同作品,包括她早期在“激浪派”艺术和概念艺术领域的重要创作。尽管展品只有9件,但不少体量巨大,《金梯子》《看天空》《出口》分别占据一个展厅,小野洋子希望通过作品诠释她一贯所倡导的“和平”“生命”以及“爱”。
现场布置从“种在”展厅外的《愿望树》开始,这件作品延续了小野洋子的作品中所强调的参与感。参观者可以写下愿望将它系在树上,展览结束时,所有的愿望签将被送往小野洋子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想象和平光塔”,与自1996年以来,来自全世界数以千万参与《愿望树》人们的愿望签汇聚一起。记者注意到,挂在这些树上的白色纸片既有对爱人的美好祝福,也有的是“祈祷升官发财”;既有中文,也有用英文及韩文等其他语言写下的。这些愿望签被挂在松、竹、梅树上,小野洋子说,松、竹、梅是代表君子之道的“岁寒三友”,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尽管愿望签中可能会出现“不和谐的祝福”,但小野洋子相信“美好的愿望总会是大多数,即使有邪恶的愿望,当它们遇到那么多美好的愿望时,也会自动被替换成好的愿望”。
展厅中让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无疑是《看天空》。当大家被蓝色的螺旋式楼梯吸引而攀爬到顶端时,会突然发现楼梯开始摇晃,不安感让人难以集中精神望向展厅高处窗外的天空。展览开幕当天,知名艺术家喻红也体验了一回,“站在旋转楼梯顶端时,来自梯子的晃动让人有些害怕,感觉脚都挪不动了”。其实,小野洋子想暗示观众,“你以为源自高空的自由马上要来了,其实内心的恐惧也正悄然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