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到清华,朱自清有何匆匆那年?(2)

2017-01-04 11:1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朱自清,1898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从小受父母熏陶,喜欢吟诵唐宋名家诗词,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上中学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都花在了书店里,而且还常常欠账。

朱自清散文《背影》插画

有一次,他在书店买了部《佛学易解》,爱不释手,自此对哲学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1916年,18岁的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随后就读了哲学系。

而就在入校那一年,朱自清的感情生活也有了新的发展,他与传统典型的贤妻良母型女性武仲谦结了婚。不幸的是,1929年,武仲谦因患肺病不治而去世,12年的婚姻到此终结。对于第一任妻子,朱自清一直充溢着对她真挚的情爱,他所写的《给亡妇》一文,就是一曲他们爱情的颂歌。

朱自清和第一任妻子武仲谦

朱自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文字和书籍。日常生活中,他善于利用所有的时间去读书。每天晨洗的时候,都是一面刷牙洗脸,一面默诵一两首诗篇。正如我们熟悉的《匆匆》中写的: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太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这段文字正是他把握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的真实写照。朱自清读书特别重视做笔记,并用摘抄卡片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正是有了这些量的积累,他的散文才日渐功底深厚,意境优美。他写的《语言志辩》等著作,不仅见解精辟透彻,而且论据也丰富得十分惊人。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