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北京文学的高峰时代”主题论坛在京举行

2016-10-17 14:14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推动北京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促进北京在“攀登文学艺术高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2016年10月14日上午,北京作家协会、十月文学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联合举办“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呼唤北京文学的高峰时代”主题论坛。

24

10月14日上午,“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呼唤北京文学的高峰时代”主题论坛在京举行。众多相关领导、专家、学者、评论家出席了当天的论坛活动。

25
“老舍之后京味文学的领军人物”,著名作家叶广芩在论坛发言。

“京味文学”抒写北京特色

“老舍之后京味文学的领军人物”,著名作家叶广芩在论坛发言。

在现代北京文学的发展历史中,“京味文学”无疑是最具北京地域风情的文学流派之一。2016年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作为现代文学公认的“京味文学之鼻祖”,老舍先生毕生创作了大量展现北京地域文化生活的经典作品。在老舍先生身后,邓友梅、陈建功、刘心武、刘恒、王朔等一代代作家,继续以北京的市民生活与文化风俗为主题,展现北京的风格与魅力,而这也成就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辉煌及其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公认的“老舍之后京味文学的领军人物”,著名作家叶广芩的作品始终在用“京白写京事”,她以对传统文化的直接体验与研习和对世事交变的经历与敏锐感知,旗人出身、皇亲后裔所特有的学识与胸襟,加之现实主义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深富文化魅力和精神内力的京味小说。谈到自己的“童年与乡愁”时,叶广芩说:“我爱北京的日子,我是北京的孩子。走南闯北,我不能忘记我的胡同,不能忘记胡同给予我文字中的爱和敬意,尊严和高尚,从胡同我看到了这座城市内里的厚重和达观。胡同里的人物,个个都是一部精彩的故事,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与众不同;在泛出北京人特有的生活色彩的同时折射出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动。这一切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我非常宝贵的积淀。”

当代“京味作家”的代表人物、著名作家刘一达则从“老北京的规矩”入题,倡导京味文学的写作应当融入城市的灵魂。“北京的老规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的老规矩,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老规矩的典范。很多老规矩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且并无文字记载,它的传承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传心授、家庭熏陶和耳濡目染。作家的写作也当有一个融入的过程。比如说要想完全融入北京的规矩和文化,可能得经过几十年,因为生活习惯、习俗和生活理念是不一样的。”

作为70后作家群体中的新锐力量,青年作家石一枫也谈了自己对于当代“京味文学”写作的理解。他说:“‘京味’似乎已经不再与那些仪式化的旧有风俗相关,而是被内化成了一种语调、思维方式和写作态度。京味小说不再包含民俗意味,而演变成城市人心态的写照。这样的转化不仅发生在北京,同时也发生在上海、南京和武汉。中国城市的传统底蕴正在被更加新鲜的地域性格所取代,已是一个无法阻挡的事实了。”

26
著名作家肖复兴围绕“北京老城保护”这一话题,畅谈了自己对于变革时代文化传承的期许。

文艺精品打造首都水准

著名作家肖复兴围绕“北京老城保护”这一话题,畅谈了自己对于变革时代文化传承的期许。

作为现代白话文学的发源之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当代北京已经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学图景。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尝试以“新京派”来概括这一时段的北京文学。“地理,显然不只是一方水土或天文气象,也不只是旧墙遗址或人文景观,对于当代北京来说尤其如此;它的地理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政治文化汇集之处,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原创地。”在论坛上,各位创作题材各具特色、艺术风格迥异的作家从各自的创作角度,为北京文学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以期在新的时代继续打造专属于首都的文学水准。

著名作家肖复兴围绕“北京老城保护”这一话题,畅谈了自己对于变革时代文化传承的期许。他说:“时代是在发展,北京是在前进,作为北京的象征——胡同和四合院,是在变得越来越破旧。但它们依然是北京的象征,它们不因苍老而沧桑而变得没有意义。相反它们更有意义,因为它们是北京这座古城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作为北京这样一座帝国古都的城市建设,文化是其根基。这里所讲的文化,当然包括现代新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座古城自身所孕育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唯新是举,保护和建设,具有同等价值和意义。城市可以和社会和经济一起飞速发展,但作为一座古老城市的象征,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与文学,它们是我们祖辈脚下踩出来的泡。”

著名作家宁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于北京“城与年”的情感。“城市意味着记忆、成长、开始、结束,或重新开始,总之,城市是时间的容器。北京在我看来越来越不可把握,越来越立体却不透明。北京给予了我太多无形的东西,如果这不是一种天赐也是一种宿命。无论什么,作为一个作家,北京给予我的我都照单全收,一切都在我的写作范围之内。”

作为中国当代网络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著名作家唐家三少则从“文学追求真善美”的角度,把脉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他说:“网络文学作家有着丰富的创作灵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同时也必须是在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大前提下进行创作。网络文学是文学作品中与市场结合较为紧密的,必须要以正三观、正能量为创作的理念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真善美。2013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文联和北京作协的领导们关怀与帮助下,我们成立了北京作协网络创作委员会,这让我们网络作家深切地感受到了关爱。我们一定努力创作,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文学评论把握时代精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对本次文学论坛的举办做出了高度评价。

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史中,北京文学曾经经历过令世人瞩目的绚烂年代。随着北京的城市格局重塑、建筑形态变革、传统风俗弱化、旧人旧事消逝,北京文学在书写内容与风格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这个旧邦新命的城市,在这个洪波突进的时代,每天都有大事件与好故事产生,如何书写时代大格局中鲜活的北京故事,保持并光大北京文学的优秀传统及作为全国先进文化之都的领先地位,北京文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致辞中,对本次文学论坛的举办做出了高度评价:“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举办此次‘呼唤北京文学的高峰时代’文学论坛,是北京市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繁荣发展北京文学事业的重要举措。我们的作家也要由此更深刻地体认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强烈感受到来自人们期待的目光。这目光促使我们要更加审慎、更加慎重地对待我们手中的笔,希望我们所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神的展现,都是民族精神的弘扬,都是美与智慧的彰显。”

如何科学把握时代主题和创作导向,抓住重大题材和重要节点;如何做好文艺创作规划,形成北京文艺创作的晴雨表;如何推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实现北京文学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与会的文学评论家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提出了自己对于作者与读者文学素养的理解,“用文学抒写北京百年的人物众生相、北京百姓的价值观念、北京社会的风土人情,同样是一种对北京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与保护,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对作者来说,不能仅仅去迎合市场,去制造那些无下限、迎合最大化市场的作品,而是要注意那些有一定的审美趣味、历史情怀、文化素养的读者的兴趣。对于读者来说,应该有一定的历史情怀,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群体,应该要有更好的阅读趣味,引领文学阅读潮流。”

此次论坛由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十月文学院院长曲仲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北京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出席会议并讲话。著名文学评论家胡平、白烨、梁鸿鹰、程光炜、陈福民、孟繁华、张柠、李朝全、李林荣、李云雷,著名作家肖复兴、叶广芩、林白、万方、徐小斌、宁肯、杨晓升、祝勇、刘一达、石一枫、唐家三少等出席会议,就如何充分发掘北京文化历史语境与现实图景中的文学基因,如何整合北京优秀的写作资源,创作与时代精神相契的精品力作这一主题,展开了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对话。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鲍聪颖 毛雷

猜你喜欢